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桐乡用电趣史

2014-12-10 11:47 作者:曹高一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老桐乡城东门外,城墙与护城河之间的狭长地带,曾是桐乡早期发电厂的所在地。 1931年,桐乡大顺电厂成立,实行的是股份制,李姓、钟姓两人及黄关元、王掌福为出资人。不过,大顺电厂成立前五年,桐乡已有电力在供应,电是从乌镇输送过来的。当时,桐乡大顺电

  老桐乡城东门外,城墙与护城河之间的狭长地带,曾是桐乡早期发电厂的所在地。

  1931年,桐乡大顺电厂成立,实行的是股份制,李姓、钟姓两人及黄关元、王掌福为出资人。不过,大顺电厂成立前五年,桐乡已有电力在供应,电是从乌镇输送过来的。当时,桐乡大顺电厂发的电是直流电,发电并不怎么赚钱,常常蚀本,因此,白天,电厂经常轧谷,以弥补亏损。电厂发电,是从傍晚开始到午夜,夜里12点一过,电厂就停电。停电前,电厂会以有规律的三熄三亮来“打招呼”。

  大顺电厂成员不多,雇有管理机器的师傅曹子兴、丁宝兴、黄德兴等人。电厂的动力来源,是一台能烧柴的蒸汽机,而发电设备则是一台马力有限的发电机。每天傍晚发电时,师傅们都会心情很紧张,因为他们要把蒸汽机飞速转动的大飞轮套上皮带,以连接发电机的转子,套得好,就平安顺利发电,一不留神,则会出事故。1951年,学徒钱某就是死在了套皮带的瞬间。

  由于发电机的功率有限,电送到用户那里时,灯泡仅能发出泛红的颜色,根本没法与现今的照明电力相比。半个多世纪前,我在桐乡一中上初中、高中,那时,学校管理十分严格,吃早饭前有早自修,晚饭后要上两节课的晚自修,不能随意缺席、迟到或早退。天黑时,教室里悬着的钨丝灯泡发出可怜的光,抬头看去如豆似幻。更有甚者,随着电厂蒸汽机一声声轰鸣,电灯也有节奏地忽闪着。在这样的光照下,我们看书、做作业,眼睛离书本越来越近,近视的学生急剧增加,同学们苦恼,学校领导也很烦恼。

  这样勉强度过了一些时日,学校干脆停了电,取而代之的是火油照明。每个学习小组用一个空墨水瓶去总务处一位姓吴的老师处灌火油,在瓶的胶木盖上钻个孔,放根灯芯下去,就能点着。七八个同学围着火苗看书、作业。一次,我所在的小组,瓶盖被钻破了,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怎么办?多亏一个女同学到废纸篓里拣了块萝卜皮,毫不费劲地挖了个洞,拿萝卜皮当瓶盖使用,蛮灵。

  直到1961年9月15日,强劲的新安江电力输送到了桐乡。大家欢呼雀跃,当晚,雪亮雪亮的日光灯照亮了教室,亦照进了同学们的心田——总算摆脱了黑暗,光明来到了!

  此时,几经变迁的桐乡大顺电厂也早已关停。新安江电力送到桐乡之前,县里曾在县城西门外桐秦桥港建造过一座火力发电厂。厂房造起,内燃机、发电机均安排妥当,可是,因新安江水电不日即将到来,嘉兴专署决定停建火力发电厂,机器被卖掉,厂房则作了仓库。

  如今,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桐乡百姓得益于强大的三峡水电、西部电力、核电,还有刚兴起的太阳能电力。各种电力,源源不断地进入桐乡,一到晚上,华灯初上,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昼。桐乡城内外,霓灯闪烁,让整座城市美轮美奂。墨水瓶、萝卜皮当灯具的趣事,恐怕是再也不会出现了!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