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2年夏,我经人介绍,到曹桢祥烟行学生意。那时,我15岁,刚走出家门,在这个地方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新鲜事,在东港厂一带度过了美好的青春。 曹桢祥烟行,四开间门面,五埭进深,前面三埭是收购烟叶的场地和堆
1942年夏,我经人介绍,到曹桢祥烟行学生意。那时,我15岁,刚走出家门,在这个地方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新鲜事,在东港厂一带度过了美好的青春。 曹桢祥烟行,四开间门面,五埭进深,前面三埭是收购烟叶的场地和堆放烟叶的仓库;后面两埭是茧行,有一个大型竹结构茧楼,还有烘茧子的茧灶间。夏秋季节,烟叶上市,烟农们用航船装着成捆烟片,蜂拥前来出售。收购的烟片,经过烟包师傅的精心整理,分为脚烟、皮子、顶烟、秋烟四大类,各打成一百多斤重的烟包。秋后,多名江苏烟商老板来濮院采购,用大船运往江苏常熟、无锡、常州等地。茧行在春茧收购期间,蚕农们川流不息地前来出售蚕茧,有肩挑,有船运,使这里成了闹市区。茧行把收购的大量蚕茧烘干,然后装成很多长型大茧包,再运往外地。 姜祖荣酒坊,以粮食为原料,酿制白酒。酒坊内有许多大缸,制作出的白酒不但供应全镇酒家饭店,江苏等地的酒商老板也开大船来装运。这个酒坊,制酒后的酒糟可作为猪饲料,所以常年饲养着数十头肉猪。 南义记米行,有下岸、上岸两埭房子,中间是行人过道。靠河边的下岸是收购粮食的场地,上岸是粮食仓库。每年,小麦、蚕豆、稻谷等农产品上市季节,商人在这里大量收购,再源源不断地运往外地,购销两旺。 杨明官粪行,却是另有趣味。店主雇有长工,每天轮番到镇上老百姓家倒马桶,把一担担大粪倒在河岸边的“赤膊船”(即敞口船)里,其时,便有农民前来购买大粪。一般农民摇船来,把“赤膊船”里的大粪“驳”(即舀)到自己的船里,回去用作农作物肥料;也有把整船大粪摇去,用完后再来还船付钱的。当年,粪行老板收入不菲,人们对这种“不花本钿生意”很是羡慕。民间,流传着杨明官的祖上为独家获得倒粪权,不顾性命地用手在烧沸的滚油锅里摸起铁秤驼的故事。 东港厂这个地方,在上午落市以后,就有做小生意的赶过来了,有酒酿阿大卖酒酿的,有挑着担子卖豆腐的,还有卖油沸豆腐干的,很热闹。下午,这里很清静。这个时候,石浜岸上已打扫干净,主妇们聚在一起,拉家常,在河边洗衣、淘米,年轻人还会在这里摇船、钓鱼。傍晚时分,阵阵东风徐徐吹来,这里成了情侣们谈情说爱的幽静场地。 当时,南河头还有两条双人双橹手摇快班船:一条是濮院至王店的,当天来回,早上从濮院开出,下午从王店返回;一条是濮院到硖石的,隔日来回,上一天早上从濮院开出,次日下午从硖石返回。这两条快班船,都停靠在女儿桥河港北段郭家糠行河埠一带。在当时,公路交通落后的情况下,这两条快班船给濮院南河头增添了许多商机。 岁月流逝,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女儿桥河港犹存,东港厂地名犹在,而东港厂原来的楼房、院子、经商场地以及十分整齐的石浜岸已所剩无几。特别令人惋惜的是,那长长的、舒适的、令人怀念的廊棚,已不复存在。如今,古镇正在逐步修复,人们期待看到这个地方的新面貌。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