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信局的邮件运输,在水陆交通不发达的时候,大多是租用货船或由脚夫专程运输。水陆交通逐渐发达后,民信局就利用火车、轮船来运输,这样既加快了邮件传送,又节约费用。铁路建成后,浙江以杭州为中心设五大运输干
![]() 民信局的邮件运输,在水陆交通不发达的时候,大多是租用货船或由脚夫专程运输。水陆交通逐渐发达后,民信局就利用火车、轮船来运输,这样既加快了邮件传送,又节约费用。铁路建成后,浙江以杭州为中心设五大运输干线,其中第三条是“杭州、临平、长安、石门、嘉兴、嘉善、松江、上海”线。因此,嘉兴成为周边城镇邮件的集散中心。周边城镇,包括江苏吴江、盛泽等地的邮件用航船运输到嘉兴,通过运输干线运往上海、杭州。同样,上海、杭州的邮件经嘉兴中转运到周边城镇。 清末民初,民生困苦、盗匪横行,民信局脚夫累遭抢劫杀害,嘉兴的民信局也不能幸免。光绪九年(1883)8月16日晚,全盛、永和、永泰丰、正源等民信局的船只从海宁硖石起航,经王店、嘉兴等处装载银洋、信件、货物去上海,途经上海郊区日晖港停泊过夜。18日黎明时,船只开至日晖桥外,遇盗船四只,盗匪十余人,将银洋、信物等抢劫一空,还打伤了一个船户。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大清邮政”开办后,民信局受到邮政局的多方竞争,日益衰微,业务每况愈下,以致大多信局入不敷出,所以纷纷合并或关闭。宣统三年(1911),邮传部制订要求地方保护邮政的十项办法,其中第五项规定“凡未经邮局承认之民局应令关闭”。那时起,民信局必须挂号领照才准许营业。1928年,全国交通会议议决“所有各处民信局应于民国十九年(1930)内一律取消”。后来,由于各地民信局联名吁请,得以暂行继续营业。1933年4月,嘉兴(地区)民信局一览表记载:上海有十一家民信局,即福润、正大、永利、全盛和记、老协兴、林仁记、汪协源、永泰丰、顺成、永和合、正源,在嘉兴设有分局。1934年2月,旧政府通过取缔民信局案,规定各民信局应于1934年底停止营业,自1935年1月7日起,邮局对民局寄发的信件一律扣留,并通令各省市军政机关协助取缔。1936年,嘉兴的民信局多数先后停业,余留的几家也处于门前冷落、业务稀少的状态。1937年抗战爆发,嘉兴只有全盛和记、永和合、老协兴、福润四家还在营业。1938年11月,嘉兴城内的民信局仅剩塘湾街一处。此时,邮局已恢复营业,因为妨碍邮局的业务,浙江邮政管理局发函给当时的嘉兴县长,提出“严予取缔停止营业”。 抗日战争期间至全国解放,嘉兴民间信客、航快船船民等私自带运信函、物品的仍然相当普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邮政业务的发展。 近代民信局是民间传递信件的机构,和古代邮驿相比,有着更多现代邮政的特征和性质。所以,民信局在我国的邮传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和特殊的地位。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