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难忘的前珠庙会

2015-06-08 08:34 作者:赵明煜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前珠东岳庙,旧称前朱庙,坐落于乌镇东栅外民合村境内。它虽处偏僻的深乡下,但因建筑规模宏伟,殿宇布局独特,香火长盛不衰而远近闻名。 前珠庙建在前溪支流中的一个岛洲上,四面环水,西南隅通路出入,地形水法由来天造(盛爌《前朱里纪略》)。其原名前溪

  前珠东岳庙,旧称前朱庙,坐落于乌镇东栅外民合村境内。它虽处偏僻的深乡下,但因建筑规模宏伟,殿宇布局独特,香火长盛不衰而远近闻名。

  前珠庙建在前溪支流中的一个岛洲上,“四面环水,西南隅通路出入,地形水法由来天造”(盛爌《前朱里纪略》)。其原名前溪道院,因与道院北面的后朱村遥遥相望,故名前朱。道院大殿、前殿分别供奉东岳、土地两尊菩萨,始建时“规模尚隘,僧道各一”,历元而明“僧道无定,兴废不一”。

  明初洪武年间(1368~1398),道院已是“栋宇颓顿,亷隅刓毁,相像剥丧,丹碧摇落,不可以崇瞻敬而福斯民也”(魏驥《重建东岳庙记》)。景泰、天顺年间(1450~1464),里人周霆震延请吴兴法师朱道明来主此院,并广募巨资,重建大殿、前殿、两廊、山门、钟楼、百步桥和东面常住房四进,周围石樨无不星罗棋布,所制醮坛法器亦甲于他处,遂成一境之大刹。天顺六年(1462),前朱道院落成,更名前朱东岳庙,亦称东岳行祠,并刻石立碑,由资德大夫、政治上卿、南京吏部尚书萧山魏驥写《重建东岳庙记》,上虞寿章书。重建后的前朱庙金碧辉煌,气势恢宏,巍峨壮观,成了桐秀两邑远近闻名的道教传播地,吸引了方圆数十里的善男信女来此烧香拜佛。数百年来,一年一度的前珠庙会香火旺盛,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夕。

  每年农历二月,东岳大帝生辰举行庙会时,烧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庙内外的道路和空地上挤满了人。人群中以肩背香袋的老妇居多,还有大姑娘、小伙子等年轻人和前来赶闹市的生意人。河埠头停满了远道而来的烧香船,他们有的来自严墓,有的来自平望,还有的来自吴江、苏州……整个庙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东岳大殿前是一片可容纳上千人看戏或烧香拜佛的大道场,也是人员最为集中的地方。殿前的大香炉里插满了一束束烟雾缭绕的清香,一长排钉架上插满了冒着火焰的红烛,小道士不时地撤换着刚点燃的残烛,换了一茬又一茬。大殿内,一个个蒲墩上,一批又一批香客相继跪拜,虔诚地拜谒东岳大帝。清代里人盛爌曾作《前朱烧香词》:“家住前朱社院东,晚春游女日匆匆。头棚村舫乘风快,长髻时妆倚日红。钟吼沉沉声断续,炉烟袅袅篆玲珑。三竿斜日争余兴,独我闲吟似野翁”, 描绘了前珠庙会香客云集的盛况。

  紧靠山门的古戏台,坐南朝北,面对正面的东岳大殿。戏台四柱落地,台檐四角凌空托起,呈斗拱群螺旋结顶;配有饰物的尖顶高高耸立,由结顶向四角延伸的屋脊向外展翅上翘,整个屋架犹如一个倒扣的喇叭,不但造型美观,而且还起到了良好的聚音效果。每年庙会时,地方上总要请戏班子来演上三天三夜,周边村民无论男女,还是大人、小孩,都开开心心地前往看戏,这里便成人们娱乐、赶集、聚会的场所。 

  解放初期,开展破除迷信活动,庙内菩萨神像全被捣毁,前珠庙成为当时民东乡乡政府驻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发起了破四旧运动,前珠庙中所有建筑物悉被拆毁,建筑材料运往当时的民合公社所在地——董家桥,用于建造茧站和木工厂。

  巍峨殿宇立小洲,碧水环流景独秀;几回寻觅已无踪,满目桑林绿油油。去年十一月,我回老家和堂弟一起专程去遗址踏寻脑海中难以忘却的记忆,面对那层层起伏的桑林,感慨万千。回想当年,幼小的我曾跟随祖母去前珠庙烧香,大殿内,东岳老爷那高大的神像面容端庄,令人敬畏;道场上,人头攒动、挤挤挨挨;膳堂楼下,坐在蒲墩上吃斋饭的情景至今仍清晰记得。这座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的庙宇经历了近八百年的风雨沧桑,可惜已湮没在无情的岁月之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