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抗战期间在乌镇创办的小报

2015-07-29 11:15 作者:乐忆英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八年抗战期间,侵华日军先后六次驻扰乌镇,少者驻扎两天一晚,长者则达到了29个月。而在乌镇周边广袤的乡村地带,活跃着不少抗日游击部队以及隐蔽于偏远农村的政府机关,他们联合当地进步青年,先后创办了一些流动性抗战小报,虽然发行量不大,范围也不广,

  八年抗战期间,侵华日军先后六次驻扰乌镇,少者驻扎两天一晚,长者则达到了29个月。而在乌镇周边广袤的乡村地带,活跃着不少抗日游击部队以及隐蔽于偏远农村的政府机关,他们联合当地进步青年,先后创办了一些流动性抗战小报,虽然发行量不大,范围也不广,但为宣传和动员民族团结抗战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938年4月,乌青镇10余位爱国知识青年和小学教师,共同发起创办了一份八开油印日报,定名为《火花》。他们自筹办报所需经费,将编印地点设在南宫小学,所刊登新闻则摘录自半夜收听的武汉中央广播电台新闻。《火花》的主编,为植材小学教师郑启新。此报的发行范围包括新塍、练市、严墓、炉头、石门等邻镇,每天的发行数量为600多份,甚至有少量报纸被人带到嘉兴、桐乡、濮院等敌占区流传,相当振奋人心。《火花》出刊八个多月,终因环境恶劣而被迫停刊,前后共出报200多期。

  几乎就在《火花》创刊同时,朱希被任命为第三战区第一游击区司令。他率部队入驻乌镇后,将司令部设在南栅嵇家汇外的王家庄。1938年6月,第三战区第一游击区保甲编整委员会在乌镇耶稣堂创办了油印八开小报《民舌报》,朱希亲自题写了刊名,并邀请到乌镇当地人朱半候担任《民舌报》主编。

  油印报纸需要铁笔誊写,共有三位书法好手参加了《民舌报》的誊写工作:一位是濮院“凌氏神针”第15代传人凌熙之,其“王体楷书”功底深厚;一位是乌镇本地中医朱琢成,他擅长仿宋体;还有一位擅长美术字的嘉兴人郑传钵。《民舌报》所登载的新闻,主要是编辑重庆广播电台的午夜记录新闻及上海大美广播电台播送的《大美报》新闻(大美电台和《大美报》设在上海租界内,挂着美商的牌子,为中立视角),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每天,《民舌报》出早报和晚报两次。一经面世,其发行量就不断上升,最高时的数量达到1200余份,发行范围覆盖嘉兴新塍、湖州练市、吴江严墓等地,前后也出刊200余期。

  在广泛的抗战宣传下,不出数月,乌镇面貌大变,成为一个欣欣向荣、同仇敌忾的抗日根据地,朱希的部队也迅速发展到三千余人。除乌镇外,游击队还驻守在新塍、严墓、练市和双林等地,成为浙北沦陷区实力最强的一支抗日游击队。

  然而,《民舌报》创刊不到半年,到11月份,乌青镇重陷日伪魔掌,报纸被迫停刊。

  1939年春,“桐乡县抗日自卫委员会”在乌镇之南的翔厚乡成立,前《火花报》主编郑启新受聘出任委员会秘书。“抗卫会”设在一座寺庙里,并在这里出版《桐乡抗卫》半月刊。《桐乡抗卫》16开油印本,每期200至500份不等,内容有社论、时事述评、文艺、杂谈等栏目,共出刊五期,后终因环境恶劣而夭折。

  《桐乡民报》,是国民党桐乡县党部创办的机关报,创刊于1933年秋。初创时,此报为三日刊,后改为周刊。1937年,《桐乡民报》因桐乡沦陷而停刊。1940年4月,在国民党桐乡县党部主持下,于乌镇南郊和尚浜村自设电台,收听重庆广播,恢复出版油印的《桐乡民报》,社长为吴文祺。不过,《桐乡民报》复刊不久,又告停刊。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