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程本立:青云诸老尽 白发几人归(四)

2015-08-13 09:53 作者:武桢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洪武三十一年(1398),程本立到南京向朝廷汇报工作。当年五月,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接任帝位的是建文皇帝。这时,程本立良好的口碑为他在新朝赢得了一席之地。应天府尹何宝、翰林学士董伦举荐程本立,认为他文学优长,守身廉洁,适合留在朝廷为官。建文帝自

  洪武三十一年(1398),程本立到南京向朝廷汇报工作。当年五月,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接任帝位的是建文皇帝。这时,程本立良好的口碑为他在新朝赢得了一席之地。应天府尹何宝、翰林学士董伦举荐程本立,认为他“文学优长,守身廉洁”,适合留在朝廷为官。建文帝自然也想启用自己的新人,程本立敦厚笃实的品行,也符合皇帝推行仁政的思路。正好这时《太祖实录》开始纂修,他就留在南京,担任纂修官。不久又出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一职。

  从云南返京前后,程本立间道回了一次家乡崇德。这次回家,他本意是访求家谱和藏书,但是两不遂所愿。家谱散佚,藏书也散失,所存无几。对于家族后人不能做到“于先世所藏,虽片纸不敢废”,程本立深感失望。

  就在这时,一场历时四年的战争爆发了。

  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即永乐皇帝)以“靖难”之名在北京起兵,扬言是针对建文帝的削藩而起。但以朱棣的野心,建文削藩要反,不削藩也要反。建文帝的失误不在于削藩,而在于对战局的错误判断。

  建文四年(1402),朱棣听取从南京叛逃来的宦官意见,大兵过江,直取南京。六月,兵临城下,南京方面开门请降。朱棣从容入京,江山易主,而建文帝已不知去向。

  明代士大夫的气节,在嘉靖以前是值得大力表彰的。“建文四年”便是一个闪光的缩影。《明史纪事本末》专门列出一章,以“壬午殉难”为名,记录在这一年奋勇抗争、不惜一死的忠臣烈士,其中有与燕兵对峙战死的,有不认同永乐新朝而被处死的,也有惊闻巨变而自尽殉国的。在这段史实里,我们找到了程本立的名字。

  本来,建文三年(1401)十二月,《太祖实录》已经修完。此前,程本立在一次祭祀活动上出了点差错,因此修完实录后并未升官,而是改为江西肃政按察副使。可是他还没来得及启程,就听说“靖难”兵已经入京,知道局面无法逆转。于是,在万念俱灰下,他选择了以自尽这样一种决绝的方式来殉君殉国。这一天,是六月十三日。只过了三天,永乐皇帝就坐上龙床,随即下诏追夺程本立的一切恩典,可是本立早就家无余资,夺无可夺,时人称之为“清御史”。

  程本立用生命践行了对君臣之义的理解,有些残酷,但无懈可击。对理学的深刻认同,对建文的知遇之恩,对仁政的万分期盼,对百姓的深切同情,所有这些情感碰撞、交织在一起,爆发的火花吞噬了他的肉体,也熔铸了他的名字。

  程本立的《巽隐集》在一百三十年后刊行于福建,并幸运地保存到今天。在这些诗文里,我们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程本立,他的欣喜和忧愁,他的磨难和坚强。他曾在送人回乡的一首诗里写到:“青云诸老尽,白发几人归。”这是一句令人伤感的诗,因为作者最终也没能回到他念念不忘的家乡。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