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朱文才巧取旱水

2015-10-16 11:25 作者:朱积良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明代万历年间,海盐澉浦出了一位民间治水家朱文才。 朱文才,字尚卿,号心泉,生卒年不详。他家世居澉浦,作为一介布衣,他一生致力于治水之法,且慷慨好施,热心地方公益。澉浦、六里一带都尊称他为朱半仙。 澉浦因处于太湖为中心的碟形洼地最边缘,三面低

  明代万历年间,海盐澉浦出了一位民间治水家朱文才。

  朱文才,字尚卿,号心泉,生卒年不详。他家世居澉浦,作为一介布衣,他一生致力于治水之法,且慷慨好施,热心地方公益。澉浦、六里一带都尊称他为“朱半仙”。

  澉浦因处于太湖为中心的碟形洼地最边缘,三面低丘连绵,地势高阜,极易受旱。旧时,农田旱情更是屡屡发生,而地方当局始终束手无策,只得望旱兴叹。朱文才为此想方设法,以改善家乡水利状况为己任。当时澉浦西部,大批农田靠南北湖灌溉,但因南北湖放水湖闸年久失修,渠道淤塞,闸门废弛,因此湖水平时白白流淌,需要时却无水可放。万年二十一年(1593),朱文才倡议民众捐款修筑南北湖湖闸,并主持修筑工程。通过挖深渠道,加高土堤,有效控制放水,使大片靠南北湖灌溉的农田得以生机,澉浦地区农田易旱的现象才有所缓解。

  澉浦东南长山脚一带山田,远离护城河及南北湖,最易受旱,只能汲山塘之水抗旱。朱文才捐出自家在长山脚下的田地,在低洼处筑堤,深挖长山湾处的大窳湖置闸蓄水,又开浜数处,湖、浜均设闸门,用陶管埋设地下暗渠,使长山脚下一带历来靠山塘“天落水”灌溉的1000余亩山田,变成了由人工控制的放水田,旱患因此得以解除,粮食获得丰收。

  明代,澉浦西门外城河通往西北集镇甪里堰(今六里堰)的上河因河床较高而失水严重,上河一带农田因此经常受旱。万历三十一年(1603),朱文才提议在甪里堰增筑坝闸,堰基底部开挖一赢洞,平时盖以铁门不让上河河水流失。当上河水位浅时即可打开铁门,引下河之水流入上河,从而保持澉浦上河之水充盈,灌以农田。地方当局为表彰朱文才的治水功绩,特立碑记功,由刑部尚书吴中伟撰写《增筑甪里堰坝闸碑记》镌刻其上。在海盐绮园内碑廊,现存有这块石碑,记述当时朱文才修筑坝闸的情景。此坝闸,三百余年一直发挥着引水作用,直到1976年兴建南排长山河配套工程,在开挖澉六运输河道时才将此坝闸挖平,使上河与下河贯通,从此澉浦地区再没有上河水系与下河水系之分。

  常言道“要治水,必先知水”,澉浦民间治水行家朱文才就是这样一位能认识“水性”的人,他掌握水的运动规律和特性,为民去害兴利。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