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儿时的元宵夜

2016-02-26 11:05 作者:蒋陈华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从正月初一开始,拜年、走亲戚、接财神像走马灯一样转来转去。转到正月十五,节日的气氛就到了高潮。朱彝尊在《鸳鸯湖棹歌》中说:江楼人日酒初浓,一一红妆水面逢。不待上元灯火夜,徐王庙下鼓咚咚。诗中描写古代嘉兴在新春期间,男子于酒楼宴饮,妇女则盛

  从正月初一开始,拜年、走亲戚、接财神……像走马灯一样转来转去。转到正月十五,节日的气氛就到了高潮。朱彝尊在《鸳鸯湖棹歌》中说:“江楼人日酒初浓,一一红妆水面逢。不待上元灯火夜,徐王庙下鼓咚咚。”诗中描写古代嘉兴在新春期间,男子于酒楼宴饮,妇女则盛装荡舟游乐,街市上人群攒聚,鼓乐喧天的民俗风情。

  小时候,嘉兴农村过元宵节却另有一番景象。吃了元宵汤圆后,人们就去“喊田塍,惯火把”。我们小孩子像跟屁虫一样,跟在大人后面,拿着早就准备好的稻草火把,来到田间点燃火把后,便疯狂地在田塍上边跑边喊。父亲在前,我在后。父亲喊一声,我就跟着喊一声:“吼——,吼——,吾家田里大稻,人家田里稗草”“吾家田里三石六,人家田里一蚌壳”“火把掼得高,三石六斗稳牢牢”。一不小心,我摔了一跤,父亲头也不回,我只得一咬牙,爬起来,紧紧地跟上去。

  一个火把将要烧完时,就向高空抛去,好像火球在飞舞,接着再点燃一把。田野里,到处是呼喊声。放眼望去,一排排、一簇簇,到处是一片片明亮闪烁的火光,在月光下交相辉映,勾画出一幅美丽的夜景。广袤的田野上,像天上的银河落到了地上,天上地下,星光相映,非常好看。后来,我们还把烧尽的柴草丢在猪棚里,以求六畜兴旺。那天回到房里,父亲突然问我,摔痛了没有?我摇摇头说,不痛。

  父亲说起了“喊田塍,掼火把”的来历。乡下人种田,一半靠天,种田最怕水稻抽心(白稻头)。旧社会里,对病虫害毫无办法,只能祈求天上保佑。有句俗话:“种在地里,生在天上。”正月十五夜里,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会在天上观察地上的老百姓是不是尊敬他们。如果那天夜里,农民用稻草扎成小把,点燃后高举着在田野里奔跑,并将火把抛上落下,口中高喊口号,上天就会惩罚害虫,保佑农民丰收。

  关于这个民俗活动的来历,还有另有一种传说。隋炀帝杨广篡夺了皇位,要娶其父亲文帝的两名妃子。妃子不肯,推托说,如果在正月半夜里天地不分,天上地下布满星星,方可从命。杨广便颁诏在这一天城里闹花灯、乡村甩火把。事后农民发现,凡是火把烧过的农田,收成都比上一年好。歪打正着,甩过火把,确实烧死了躲在杂草和稻中越冬的螟虫,而且草木灰可以做肥料,由此相沿成俗。拨开这层附会的迷雾,它却含有科学的道理。

  如今农村里,不再“喊田塍,掼火把”了。“三石六”,充其量也不过五六百斤(一石等于十斗,重一百五十斤),现在亩产早就超过一千斤了。人们都知道,种田还得靠科学。

  然而,儿时元宵夜的情景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无法抹去。总觉得,过了这一夜,年才算过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