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陆以湉是清代乌镇名医,其居处曰冷庐,他集毕生之见闻,辑录成《冷庐医话》与《冷庐杂识》两书,所记皆其切身经历。 在《冷庐医话》卷二的《今人》篇记载了陆以湉的从兄陆瀚的事迹。 陆瀚,字星槎,自小好学,因体弱多病兼览医书,天长日久竟成名医,著有《
陆以湉是清代乌镇名医,其居处曰“冷庐”,他集毕生之见闻,辑录成《冷庐医话》与《冷庐杂识》两书,所记皆其切身经历。 在《冷庐医话》卷二的《今人》篇记载了陆以湉的从兄陆瀚的事迹。 陆瀚,字星槎,自小好学,因体弱多病兼览医书,天长日久竟成名医,著有《制方赘说》。陆瀚入仕途后,曾任广东化县知县。他为官清廉、体恤民情,刚到化县时,当地疫病流行,陆瀚也因为水土不服而病,但他带病工作,暇时便仔细研究医药,不仅控制了疫病,而且久而久之,他的医术也更加精湛。 多年后,陆瀚因年老罢官,但他两袖清风,从广东到浙江路途遥远,陆瀚一家老小因为贫穷不能回归故里,无奈之下只好在广东顺德县城悬壶行医为生。这年夏天,徐县令的儿子夏月泄泻,服清暑利湿药也效果不佳,病人渐渐转为发热不食,神疲息微。徐县令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听闻陆瀚精于岐黄之术,便去请陆瀚求治。 陆瀚经过诊治,对徐县令说:“此由寒药伤脾,阳虚欲脱,宜进温药以救之。因用附子理中汤。”见徐县令有些迟疑不决,又说:“此生死关头,前药已误,岂可再误?设此药有疏虞,我当任其咎。” 徐县令最终决定按陆瀚的方子治疗。他的儿子服药后,症状渐渐减轻,连进数剂后终于痊愈了。徐县令大喜,当他得知陆瀚因贫不能返乡时,便倾囊厚赠,并帮助乞援于同僚。 陆瀚因此得以全家回归桐乡乌镇。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