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历史人物史料漫谈(三)

2016-06-13 09:43 作者:张森生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有人批评严辰的光绪《桐乡县志》不记载夏原吉这位夏尚书,说:明代尚书夏原吉在我屠甸独叶里建有夏尚书故居,以后迁至梧桐镇夏家浜,其夏府就在县衙对面,(严辰)却视而不见。县志未有记载。认为这也是严辰的疏漏。 其实,从明代至今,除了这位作者外,从来

  有人批评严辰的光绪《桐乡县志》不记载夏原吉这位“夏尚书”,说:“明代尚书夏原吉在我屠甸独叶里建有夏尚书故居,以后迁至梧桐镇夏家浜,其夏府就在县衙对面,(严辰)却视而不见。县志未有记载。”认为这也是严辰的“疏漏”。

  其实,从明代至今,除了这位作者外,从来没有一个人,没有一本史志提到夏原吉这位明代尚书,曾在屠甸独叶里、桐乡夏家浜建造府第的事。这位作者说夏原吉在独叶村、夏家浜建尚书府,并没有举出一条书证。不知根据何书。据《明史·夏原吉传》,他是在北京、南京分别建有府第。夏原吉逝于明宣德五年(1430),而桐乡县恰恰是宣德五年建立的,此前的“梧桐镇”、“县衙”都还没有建立呢。

  如果夏原吉确实在夏家浜建“尚书府”,如果严辰是“疏漏”是“视而不见”,那么明代、清代编纂的其他几本《桐乡县志》,怎么不提夏原吉?难道也是编纂者的“疏漏”、 “视而不见”吗?我们如今在长达三千多字的《明史·夏原吉传》中,找不出夏原吉晚年定居崇德县的文字,在其他史料中也难觅相关内容踪影,所以不能毫无根据地凭个人爱好来确定史事,这不是历史研究的科学态度。

  古人在文章、诗题中提到亲友的姓名,出于对对方的尊重,往往用字、号,而讳用名。我近年在注《吴之振诗选》以及读严辰的《墨花吟馆诗钞》时,在诗题中有时看到名、字(号)并提,有时只见字、号,而不知名。我就花了不少时间查证这些人名。有关以字号查名讳的工具书有杨廷福等编《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陈玉堂编《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等,但不是著名的人物,两书都不收,就查不到。但有的先生撰文时,对提到的一些人名未仔细加以查对。如一位研究吕留良的作者在《桐乡新闻》发表的关于吕留良与《宋诗钞》的文章中,连《宋诗钞》出版于康熙几年这个史事也没有说清楚,又说吕留良的友人“黄宗羲、黄宗炎、高斗魁、高旦中”云云。其实,高斗魁,字旦中,这是一个人而不是两个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