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烊铁补镬子了!一声清脆嘹亮的嗓音传来,一帮阿姨大妈忙着找破镬子,场面好不热闹。每当听到叮叮当当的声音响起,邻里乡亲们就知道,补锅师傅来了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的场景。那时,常见钉碗、补锅、修缸甏的手工艺人挑着一副担子穿行在大街小巷,他们
“烊铁补镬子了!”一声清脆嘹亮的嗓音传来,一帮阿姨大妈忙着找破镬子,场面好不热闹。每当听到叮叮当当的声音响起,邻里乡亲们就知道,补锅师傅来了——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的场景。那时,常见钉碗、补锅、修缸甏的手工艺人挑着一副担子穿行在大街小巷,他们边走边吆喝,以此招徕生意。那时,铁锅不容易买到,还需凭票供应,所以铁锅用久了,锅上有个小洞或裂缝,老百姓就要补好再用。 说起补锅,俗称“烊铁补镬子”,也叫“生铁补镬子”,一般是指修补烧饭的铁锅。补锅师傅都是一肩挑,扁担的一头,特制的木箱内放一只炉子,内装有碎煤块的麻袋;另一头是一只特制的工具箱,放着一些钻头、凿子、钳子之类工具,箱底是一只手拉风箱。 补锅师傅见到修铁锅的顾客来了,即卸下担子,先安放好连着风箱的小炉子。不一会,师傅用一个长钳子夹起两块生铁块放进小炉子,将火烧旺。在等待铁熔化的过程中,他先将要补的地方用砂纸磨平。风箱“呼哧呼哧”地不停推拉。约半小时,当炉中小坩埚里的铁块变成金红色液体时,师傅用长钳子将铁水舀出来放在一块厚布垫子上,顺着破锅上的裂缝,将铁水丸一点一点地补上去,将缝隙或小洞全部弥合。不过,补好了洞并未算完工,还得用粗砂轮将锅内凸起的补疤略加打磨,再用细砂纸平整一遍,使铁锅光滑平整,最后在补疤上再抹上些黄泥浆,方才大功告成。补锅师傅对待这活十分认真仔细,补完后,还要装一锅水,看漏不漏。如果有漏水,就还得补修。 时代在前进,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改用电饭煲、电磁锅等炊具,烧饭用铁锅的人家也越来越少,所以钉碗、补锅、修缸甏这个行当已没有生意可做。自然人们再也听不到补锅师傅的吆喝声,街头也难觅烊铁补镬子的行头了,这门古老的手艺,终是要成为“绝唱”。但人们仍在怀念昔日那风箱抽拉时的呼哧声,那火苗蹿动时的噗噗声,还有那挑子师傅黝黑而满是煤屑的手。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