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陶谟为官不扰民

2017-03-12 17:10 作者:欧福泰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南宋建炎初,汴梁(今开封)陶观随宋高宗南渡来到嘉兴王江泾后,陶氏一门出了许多杰出人才,如元初率领民军抵御金兵的陶菊隐,明代著名诗人陶长原、著名藏书家陶贵诚、江西巡抚使陶俨,清代两广总督陶模等。陶氏家族为人称道,也为当地的经济社会作出许多贡

  南宋建炎初,汴梁(今开封)陶观随宋高宗南渡来到嘉兴王江泾后,陶氏一门出了许多杰出人才,如元初率领民军抵御金兵的陶菊隐,明代著名诗人陶长原、著名藏书家陶贵诚、江西巡抚使陶俨,清代两广总督陶模等。陶氏家族为人称道,也为当地的经济社会作出许多贡献。这里单表一个在《嘉兴府志》、《秀水县志》、《闻川志稿》等志书中受到赞扬的明嘉靖年间任大理左丞的陶谟。

  陶谟字宗显,号见湖。明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陶俨长子,曾任建德知县、莆田知县、四川道御使、大理左丞等职。他居住在秀水县思贤乡闻川(今秀洲区王江泾镇)浔阳桥的西堍陶家浜。清光绪《嘉兴府志》等史料载,明嘉靖年间,陶谟在建德知县任上接到朝廷诏书,调任他为福建莆田知县。时值盛夏,天气酷热,陶谟带着几个随从,匆匆从建德赶赴莆田。越往南走,气候越热,一行人口干舌燥,步履维艰。随从想方设法从农民那里弄来西瓜等水果,让陶谟解渴消暑。可他认为这样叨扰农民不太好,坚决不肯吃。随从们急了,一再劝说。逼得急了,陶谟对他们说,自己的体格很耐得酷暑:“盛暑郊行,吏卒进瓜果,不食,曰:‘吾性颇耐暑’。”晚上,陶谟一行住宿村民家中。乡村小吏听说有个知县官要住下来,都挺高兴。南方蚊虫较多,他们就令较富裕的村民从自己家中给陶谟拿来蚊帐,并张罗着给他挂上。陶谟看到许多村民家中由于贫穷而没有蚊帐,于是找来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一脸严肃地对他说:“村民大多都没有蚊帐,而你们却令村民单给我挂蚊帐。如此这般,我睡着能够安稳吗?”一番话,说得里胥面红耳赤。

  陶谟清正廉洁,为民办事,因此政声四起,声誉斐然。也没有老百姓到知县衙门鸣冤叫屈之事,光绪《嘉兴府志》载:“终谟任,无追呼之患。”因为政绩突出,他被提拔为四川道御使。在任上,陶谟看到边患四起,对国家危害甚大,于是和给事中王继宗、苏应文一起,给朝廷呈上《备边十二事》,提出了整顿边防、抵御入侵的建议。接着又调任广西御史,并巡按江西。到任之时,赣州盗匪横行,民不聊生,官吏无能。陶谟见到此状,立即将剿匪缉盗作为首要任务。他用计谋使盗匪上钩,然后一举歼灭,并抓住盗匪头目正法。此举获得民众好评,朝廷嘉许。朝廷又将陶谟提拔为大理左丞,协助大理寺丞分管地方各州上报的司法案件复审。陶谟又将自己明辨断案的才干发挥得淋漓尽致,后辞官回到家乡王江泾。

  在王江泾镇浔阳桥畔,由丝绸贸易而起的商业氛围极浓,“蒲帆幅幅随风卸,桥外新回汉口船”(清宋景和《闻川泛棹集》)。陶谟居住在父亲陶俨所住的桥畔宅园中,每日吟诗作画,乐在其中。并遵从父亲嘱托,购买大量田地作义田,专门用来赡养家族中贫穷的族亲。光绪《嘉兴府志》记他:“遵父命,广置义田,赡族子。”从而为乡里乡亲所称道。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