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勺园在明末的时候就位于现在南湖(滮湖)的西北岸,是明崇祯年间权臣吴昌时所营建的别墅。 吴昌时(?~1643),字来之,吴江人,占籍嘉兴。天启四年(1624),与郡中名士张采、杨廷枢、杨彝、顾梦麟、朱隗等十一人参加复社。《明史周延儒传》记载:吴昌时,
勺园在明末的时候就位于现在南湖(滮湖)的西北岸,是明崇祯年间权臣吴昌时所营建的别墅。 吴昌时(?~1643),字来之,吴江人,占籍嘉兴。天启四年(1624),与郡中名士张采、杨廷枢、杨彝、顾梦麟、朱隗等十一人参加复社。《明史·周延儒传》记载:“吴昌时,嘉兴人,有干材,颇为东林效奔走。然为人墨而傲,通厂卫,把持朝官,同朝咸嫉之。延儒败,昌时弃市。” 吴昌时于崇祯七年(1634)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吏部郎中。崇祯十年(1637),首辅薛国观因受贿,被吴昌时弹劾免职。此后,吴昌时与复社人员想方设法让周延儒再次当上首辅大臣。崇祯十四年(1641),周延儒为相,吴昌时为文选郎中,把持朝政。因弄权,崇祯帝亲自审问吴昌时,就在金銮殿上用刑打断了吴的大腿。大阁对崇祯说:“殿陛用刑,实三百年来未有之事。”崇祯回答:“吴昌时这厮也三百年来未有之人。” 勺园落成后,钱谦益、吴伟业等文坛领袖人物都曾经来游览,除了来游赏之外,其实勺园也是明末时期东林党人、复社人物的一个集会场所。吴昌时当时和东林党人关系密切,经常在园中广招宾客,歌舞宴会不断。 明亡后,清顺治七年(1650),江南文人在嘉兴南湖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十郡大社”。公推诗坛祭酒吴伟业(即吴梅村)为宗主,一时盛况空前,誉满东南。吴伟业的《鸳湖曲》当创作于这段时期。从《鸳湖曲》中看,他的心情是复杂的也是沉痛的,当十郡文人中的年长者看到昔日的勺园兴废,又是如何的感慨呀。吴梅村前往勺园,不料却被守园的老兵拒之门外,只得划着船,对十年前曾居住过的园子再看上几眼。吴梅村百感交集,写下了《鸳湖曲》。 这里仅从诗中看当时的游乐活动,诗中说:“主人爱客锦筵开,水阁风吹笑语来。画鼓队催桃叶伎,玉箫声出柘枝台。轻靴窄袖娇妆束,脆管繁弦竞追逐。云鬟子弟按霓裳,雪面参军舞鸜鹆。酒尽移船曲榭西,满湖灯火醉人归。朝来别奏新翻曲,更出红妆向柳堤。”歌舞、玉箫,轻靴窄袖的时髦娇妆,演戏的队伍……都是那么欢快,而且还是夜宴,酒喝好后,移船到水榭的西面,南湖里满是灯火,到了早上,还要另为新曲,挑一个风景秀丽的柳叶轻拂的地方去演戏。 勺园落成后,经常举行各种活动,江南一带有名的文人都前来游玩。清顺治初年,宜兴胡山作《烟雨楼》诗,记录明末清初发生在嘉兴的史实,其中有一段记吴昌时当年从盛到衰的情景:“当楼选胜辟名园,隔水开林起歌院。妖童姿首似鸦头,小婢教歌皆粉面。舞衫歌扇满房栊,子弟梨园侍羞馔。画桡齐放水中央,湖舫留宾百戏张。冠玉参军低绿帻,明珠角伎赛红妆。目成色授潜留佩,怨粉愁香怅隔墙。势去朱门唯堕吻,邸封青岸有垂杨。孤儿亡命移名氏,藁葬归魂送夕阳。”说的就是勺园的兴废,从选址造园,到油头粉面的歌女舞姬,“画桡齐放水中央,湖舫留宾百戏张”,那是何等盛况,也说明戏台是临水而建。 明末,复社不少成员都曾在勺园聚会游宴,吴昌时唱戏的家班也很有名气。汤显祖的《牡丹亭》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创作完成,当时就为人侧目。嘉兴人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所以在《牡丹亭》创作后才二十年左右,甚至更早,吴昌时家班就在勺园演出了,这可以说是明末戏曲的一大盛事。 朱隗和吴昌时、张溥等人曾共同组织应社,也是一位活跃的文人。当时吴昌时家班在勺园上演《牡丹亭》,朱隗自然去观戏,回来后写下了《鸳湖主人出家姬演〈牡丹亭记〉歌》,描述了吴昌时家班演出《牡丹亭》的情景: 鸳鸯湖头飒寒雨,竹户兰轩坐容与。主人不惯留俗宾,识曲知音有心许。徐徐邀入翠帘垂,扫地添香亦侍儿。默默愔愔灯欲炧,才看声影出参差。氍毹只隔纱屏绿,茗炉相对人如玉。不须粉项与檀妆,谢却哀丝及豪竹。萦盈澹荡未能名,歌舞场中别调清。态非作意方成艳,曲到无声始是情。幽明人鬼皆情宅,作记穷情醒情癖。当筵唤起老临川,玉茗堂中夜深魄。归时风露四更初,暗省从前倍起予。尊前此意堪生死,谁似琅琊王伯舆。 这首诗歌详细描述了吴昌时家班演出《牡丹亭》的情景,从中可以看出吴昌时家班演出的《牡丹亭》,不论声腔表演还是服饰装扮都十分雅致,而且演出不追求场面的华丽,却重在情韵。这首诗为昆曲史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勺园内演出《牡丹亭》的盛事,也因此长留在戏剧史上。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