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朱彝尊析家产

2017-09-30 09:17 作者:梅晓民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康熙三十八年(1699),朱昆田因病去世,只活了四十八岁,遗下桂孙和稻孙两个儿子。朱彝尊白发人送黑发人,心中自然十分悲痛。好在两个孙子不以家贫为意,读书都很用功,桂孙少承祖训,濡染极深。作画仿倪瓒,书法近欧阳询,有《岩客诗草》。稻孙为府庠生,

  康熙三十八年(1699),朱昆田因病去世,只活了四十八岁,遗下桂孙和稻孙两个儿子。朱彝尊白发人送黑发人,心中自然十分悲痛。好在两个孙子不以家贫为意,读书都很用功,桂孙少承祖训,濡染极深。作画仿倪瓒,书法近欧阳询,有《岩客诗草》。稻孙为府庠生,依例入太学,后于乾隆元年(1736)被荐博学鸿词科,有《烟雨楼志》、《六峰阁诗稿》等。

  康熙四十一年(1702),朱彝尊七十四岁,桂孙三十岁、稻孙二十岁。是年三月,稻孙大婚,娶的是安吉州学正、《嘉禾征献录》作者盛枫的女儿,也算是门当户对。朱彝尊亲自主持婚礼,了却了他的一桩心事。四月,年迈的朱彝尊邀齐亲族,一起为孙子们析箸分家。

  朱彝尊对两个孙子说,我虽在朝廷做过事,曾官至翰林院检讨,但只能算是一个从七品的小官,薪酬并不高。而且与你们的父亲只知道读书做学问,不懂得如何去创造财富,因而家中经济状况极差,你们要有思想准备。当年我长大与你们的叔祖父分家的时候,田无半亩,屋无寸椽,生活非常艰难,但我也熬了过来。虽然现在家计萧然,但尚有八十四亩薄田和荒地,现在拨给你们分管办粮收息。家产虽薄,只要你们能勤俭持家,供一碗稀饭还是可以的。至于先祖文恪公(朱国祚)的祭田是公产,连同下徐荡(朱国祚墓地处,现属油车港镇)续置的七亩荡田和三分荒地,仍然存在我的名下,继续由我来负责给守坟人的食粮。你们不要抱怨祖父没有留下丰富的遗产,财富是要靠自己用双手去创造的。今后如果我还有能力置业的话,到时再分给你们。

  在徐尚贤、盛辅宸、钱又持、有舟、宁臣、辰始、袭远、太占、鸿砚、周旋、嘉中等亲族的见证下,朱彝尊当即立下家产分配的字据,把自己名下的八十四亩田地拨付桂孙、稻孙两孙分管。其中四十二亩二分派给了桂孙,四十一亩八分五厘分给了稻孙(其中吴江县田一十八亩五分、冯家村田一十亩四分五厘、娄家田三亩七分、又史地五分、冯子加地六分五厘、娄家桥坟地三亩六分以及屋基池地四亩四分五厘)。朱彝尊接着将书写的《竹垞老人两孙析产券》赠给两位孙子,既明晰了家产,又训诫他们只有“止知读书、安贫守分”,才能“子孙勤力、足供衣食”。可见竹垞先生一生清风俭德,足为做人的典范。据黄浚《花随人圣庵摭忆补编》和邓之诚《骨董琐记》等著作记载,这件《行书析产卷册页手迹》在清朝嘉庆年间由梅里学者李遇孙收藏,咸丰时,归川沙人沈韵初所得,现藏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馆。

  后人称赞朱彝尊《为两孙析产券》言词恳切、用心良苦,其清风俭德可与苏轼的“马券”和董其昌的“鬻田契”同为千秋不朽。清末著名藏书家金武祥在其著作《粟香五笔》中评论说,“竹垞老人书录之以见清德高风,其所以训子孙者惟云‘止知读书’,又云‘安贫守分’,与古人所谓有旧田卢、合子孙勤力其中足供衣食若合符节。”王店诗人、冯登府的好友马洵有诗赞:“烟云过眼忍重论,蠹纸依稀手可扪。旧业只余三径在,当时奚啻一经存。能令遗墨归藏弆,几见良田到子孙。直得兼金争购取,百年犹可想清门。”嘉兴词人马澹于也作了一首《八声甘州》词:“只丛残一纸抵家箴,遗墨阅星霜。怅萧然贫宦,无多负郭,书券分将。大好文孙竞爽,耐得淡齑黄。想见垞南北,瓦屋斜阳。并少金留谀墓,但闭门苦守,絮语家常。溯蓬山旧事,回首太茫茫。幸当年、青莲交契,有后昆、只字宝琳琅。还惊喜,风花寒食,未替椒浆。”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