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日本回国后,丰子恺应老师夏丏尊之邀来到了浙江上虞的春晖中学任教。春晖中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白马湖畔,这里依山傍水、钟灵毓秀。特别是春天到来的时候,拂堤杨柳醉春烟,如诗如画,令人陶醉。丰子恺也在自己的住所旁栽了一株杨柳,给这屋取名小杨柳屋。
从日本回国后,丰子恺应老师夏丏尊之邀来到了浙江上虞的春晖中学任教。春晖中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白马湖畔,这里依山傍水、钟灵毓秀。特别是春天到来的时候,拂堤杨柳醉春烟,如诗如画,令人陶醉。丰子恺也在自己的住所旁栽了一株杨柳,给这屋取名“小杨柳屋”。授课之余,他努力研究艺术理论,并尝试用毛笔作简笔画。 在校务会议上,他无心参与繁琐的议案,对诸位同事慵懒的姿态和会场上的各种人物表情尤为感兴趣。回到家后,他便根据回忆,用梦二式的笔法把他们一一描绘出来。 丰子恺不仅喜欢梦二的画风,同时也特别钟爱陈师曾的作品。陈师曾家学渊源,才气过人,善诗文、书法、篆刻,尤长于山水画。他的画笔墨精炼,人物形神兼备,富有情趣,是中国新文人画早期的代表人物。丰子恺曾在《我的漫画》一文中说:“我小时候,《太平洋报》上发表陈师曾的小幅简笔画《落日放船好》、《独树老夫家》等,寥寥数笔,余趣无穷,给我很深的印象。” 在小杨柳屋,丰子恺起初主要是为春晖中学的校刊《春晖》及其他报刊杂志画插图、题花。之后他逐渐参用梦二和陈师曾的画风直译古代诗句,画好后贴在自家门后和墙上。一日邻居夏丏尊喝了老酒到丰子恺家里,看到了这些小画,很是欣赏,嚷着:“好,再画,再画!”得到了夏老师的赞许,丰子恺信心大增。 1924年7月,他创作的古诗新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刊登在《我们的七月》杂志上,立即引起《文学周报》社编辑郑振铎的注意。“虽然是疏朗的几笔墨痕,画着一道卷上的芦帘,一个放在廊边的小桌,桌上是一把壶,几个杯,天上是一钩新月。我的情思却被他带到一个诗的仙境,我的心上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美感。”郑振铎被这幅简笔画的意境深深吸引,便托胡愈之向丰子恺约稿,请他为《文学周报》画插图,并在目录中冠上“漫画”的栏名。 不久,郑振铎还积极倡议为丰子恺出版画集。他在写给丰子恺的信中说:“你的漫画,我们都极喜欢,可以出一本集子么?”丰子恺听到此消息,很是兴奋,他急忙回信答复:“我这里还有许多,请你来选择一下。”没过多久,郑振铎便约请叶圣陶、胡愈之一同前往。就这样,丰子恺的第一本漫画集《子恺漫画》于1925年12月出版了。 画集一经出版即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追捧,曾再版多次。丰子恺也因漫画一举成名天下知,世人称他的画为“子恺漫画”。此后他边编译教科书、写散文随笔,边画漫画。后来又陆续结集出版了《子恺画集》、《儿童生活漫画》、《学生漫画》等。 丰子恺在创作上一直在探求自己的艺术语言。画集《子恺漫画》封面所选载《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幅漫画尽管模仿了陈师曾及梦二的画作,但模仿不等于没有创新,在模仿中他加入了新的理念。三张画虽然物象基本一样,意境却不尽相同。子恺漫画中不乏此类作品,但丰子恺巧妙利用人物的动态,在人物表情的处理上更注重心理的刻画,某些画的艺术成就甚至超过了梦二和陈师曾。 20世纪20年代的旧中国美术界相对低迷,市场上充斥的都是形形色色的美人画和低级庸俗的娱乐图片。中国画仅限于梅兰竹菊、古代山水和人物;西洋画则限于景物、风景和模特,几乎没有描写现实生活、亲近大众的绘画艺术。而子恺漫画由于取材新颖别致,画法生动率真,令人耳目一新,得到了文艺界的一致好评。俞平伯、朱自清、郑振铎等学者和文学家都推崇不已,均为书作序题跋。朱自清在序中说:“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你将诗的世界东一鳞西一爪地揭露出来,我们这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俞平伯在跋中这样写道:“所谓‘漫画’,在中国实是一创格;既有中国画风的萧疏淡远,又不失西洋画法的活泼酣恣。虽是一时兴到之笔,而其妙正在随意挥洒。” 子恺漫画别具一格,开一代新风。不管是笔墨造诣、设色技巧,还是画面内容中所蕴含着的人间情味,至今还深深影响着中国画坛。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