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南司与北司的由来

2017-08-10 09:38 作者:徐顺堂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前些日子有位同学问我桐乡南司、北司的出处,当时我无言以答。现在终于在嘉庆《桐乡县志》、光绪《桐乡县志》中找到了答案。据县志记载,布政司分署(负责县一级的赋税,钱粮,户籍,以及发布各类中央政策通告。)在青阳街中,有旬宜堂、爱物亭。明知县田玉

  前些日子有位同学问我桐乡南司、北司的出处,当时我无言以答。现在终于在嘉庆《桐乡县志》、光绪《桐乡县志》中找到了答案。据县志记载,布政司分署(负责县一级的赋税,钱粮,户籍,以及发布各类中央政策通告。)在青阳街中,有旬宜堂、爱物亭。明知县田玉建,王昊重修,今废。按察司分署(清时县一级的司法和检察机关)在服德街,正厅三间,中堂三间,后堂三间,书房一间,吏房一间,廊房六间,厨房三间,仪门三间,大门三间。正统间田玉建,崇祯年修,改为南司,至本朝,知县何金蔺改为书院,朔望讲学其中。

  由于按察司分署设置在服德街(现名县前街,原桐乡市保安公司处),位于县治的南面,故改名为南司。而布政司分署设在青阳街中(现名鱼行街,工商银行鱼行街营业部对面),位于县治的北面,故称北司。随之衍生出诸如南司弄、北司弄以及南司公园等弄堂名和公园名。

  南司公园位于原服德街(现名县前街)中段北面,坐北朝南,呈南北长、东西狭的长方形,面积大约五六亩。据光绪《桐乡县志》记载,明宣德五年,知县生用和、赵中缭等创建桐乡县署,并将县署的西北隅辟为县署内园。至清光绪元年,西北隅旧有园圃池亭之胜,仅留隙地未复旧观。民国初期,县署内园始向百姓开放,因此地有“南司”旧名,故将开放的内园称为“南司公园”。

  据毛树松、曹荣标等老一辈桐乡人说:民国十五年(1926年)胡养潜、张心芜、程可堂等人为修缮公园发起筹资活动,城里的头面人物、士绅、商贾以及普通居民纷纷慷慨解囊。首先在公园的南端挖了一个狭长的荷花池,四周种植杨柳和桃树,池上筑有栈桥式的一座小木桥。据曹高一先生回忆,在北面主道右侧,是一艘水泥干船。干船与农村中的航船一般,只是更高大、洋派一些。市民也有叫伊石舫的,人人可以上去坐一坐,没人管。但在曹高一懂事时,茅草亭盖、水泥干船已不复存在。荷花池的最南端是一丛翠竹,竹之南是一户王姓人家的后门,湖北端是可容十多人的一座翘角大亭子,亭子南临水,北接泥地。

  1950年春,曹高一就读于免费的南司初小,一到下课时便飞似地往亭子跑,在木制美人靠上小憩一会儿,看看池中嬉戏的小鱼,听听清脆悦耳的鸟啼声。举目向南望去,一池清水,竹木郁郁葱葱,顿觉心旷神怡。在六角亭的东面数步之遥,竖有一座酷似人形的太湖石,石上刻有“式蜗”二字,据说出自胡养潜之手,此石1962年还在。

  向东看是南北向土山,由从荷花池挖出来的泥堆积而成,高约6尺,长约6丈,两条小径可通上下,山顶南端筑有茅亭一座,四根碗口粗木柱撑起塔顶般的茅草亭顶。亭内置有石桌、石凳。桌面凿有象棋盘,可供对弈,亭之南首高悬本邑书法家张一鸣先生书写的木匾“南亭夜月”。土山北端建有12边形水泥凉亭,亭无顶,周边置有石座11座,留出西面一边为出入口。入夜两个亭子常常是座无虚席,热闹非凡,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北端无顶水泥亭子的土山下边,朝西建有一座正方形纪念碑亭,碑亭中有为纪念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在东壁照坡上雕刻的“伸张正义”四个大字,碑亭简洁大方,肃穆庄重。

  在八角亭北面至土山边栽种着梧桐、杨柳、银杏、香樟等树百余棵,每到果实累累的秋天,是小把戏们最开心的日子。曹高一说,他小时候常常拿起竹竿,挎着小篮,带上小伙伴,兴致勃勃地在白果树、梧桐树上采摘白果和梧桐籽,回家往热锅上一炒,又香又甜,味道特别好吃。

  很遗憾,过去的南司公园已成历史,留下的只是老干部活动中心后园和原老年大学园子里的两个小土墩以及十多棵粗大的银杏树。

  南司弄还在,变化不大。此弄位于南司公园的土山与东边的民房之间,南北向,弄宽两米左右,全长二百多米,南弄口与服德街(今县前街)相接,弄口西侧为节孝祠(今老干部活动中心),东侧为云龙阁大井(今桐乡保安公司营业部),北弄口东接青阳街(今鱼行街),北通集蔬街(今武庙街),弄口南侧为沈同裕南货店(今为一爿饭店),北侧为稻香村糕饼店(今梁小辫子的医疗诊所),南司弄的中段东侧是曹姓大户老宅第的后门,在抗战胜利后还开过一家民国政府的农业银行,上世纪六十年代曾改设为桐乡县公安局,现为公安局家属宿舍。

  北司弄位于东侧的布政司分署与西侧一排民房之间,南北向,弄宽两米左右,全长一百多米,南弄口与青阳街(今鱼行街工商银行营业部隔街对面)相接,弄口西侧为一家姚姓草鞋店(今为一家服装店),东侧为杨一鸣牙科诊所(六十年代改为镇办幼儿园),北通清道光榜眼金鹤清老宅金家花园遗址。1958年梧桐米厂迁至金家花园废墟之上。随着七十年代北港河的拓宽以及2006年的房屋开发,北司弄己无迹可寻了。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