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嘉兴收藏家苏伟纲先生藏有一幅明末清初时期嘉兴才媛黄媛介所书扇面《楷书七言诗》,纸本,15.547.5厘米,款识云客词宗正,鸳水黄媛介。有媛介之
![]() 嘉兴收藏家苏伟纲先生藏有一幅明末清初时期嘉兴才媛黄媛介所书扇面《楷书七言诗》,纸本,15.5×47.5厘米,款识“云客词宗正,鸳水黄媛介”。有“媛介之印、山在堂”印鉴。
扇面为黄媛介为江西庐陵才媛朱中楣所作,其珍贵之处在于年代、地点与人物都有迹可循,一幅小小的扇面见证了两位相隔千山万水的女诗人之间的珍贵友情。扇面的创作年代为清顺治十五年(1658),黄媛介时年四十五岁,朱中楣三十七岁。
黄媛介(约1614-1668),字皆令,号离隐、若芷、如一道人、无瑕词史、禾中女史、天香女史等,秀水(今属嘉兴)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黄洪宪族女,崇祯间文学家黄鼎、女诗人黄媛贞妹,布衣杨象功妻。著有《如石阁漫草》、《南华馆古文诗集》、《离隐歌》、《湖上草》、《越游草》,与山阴梅市祁夫人商景兰、祁修嫣等著有《梅市倡和集》。 朱中楣(1622-1672),一作朱中湄,字懿则,一字远山,人称远山夫人,江西南昌人。兵部侍郎李元鼎继妻,礼部尚书李振裕母。自幼聪颖,才质甚高。因亲历明末清初之世事更替,夫君李元鼎之宦海沉浮,于百感交集中,悉寓于词。与李元鼎合著有《石园全集》。 朱中楣父朱议汶(1595-1649),字逊陵,明宗室后裔,系出瑞昌王府,为镇国中尉朱统鍷第三子。辅国中尉。母汪氏(1595-1674),名家女。封宜人。李元鼎与朱中楣先后弃世于汪氏之前,汪氏对外孙及诸曾外孙“鞠育备至”。康熙十三年(1674)因“三藩之乱”而避祸于外,病卒。 朱中楣于崇祯十二年(1639)嫁与李元鼎为继妻,其前妻罗氏,育有一子三女,子李振祺,贡生。朱中楣自己亦生有一子李振裕,顺治十七年(1660)生女六六。夫李元鼎(1595-1670?),字吉甫,号梅公,又号石园,江西吉水人。系唐西平忠武王李晟第七子李宪之后,李时学子。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光禄寺少卿。顺治十年(1653),坐任珍贿赂案事论绞,顺治帝恩诏免死,杖徒折赎,寻举家南归至终。有才名,擅书法,精诗文,工于词。夫妇两人吟咏自适。子李振裕(1642-1710),字维饶,号醒斋,康熙九年(1670)进士。由庶吉士历官刑、工、户、礼四部尚书。尝督学江南。著有《白石山房稿》十三卷。 顺治十五年(1658),朱中楣随罢官的夫君李元鼎在返回故乡江西南昌途中倾慕闻名遐迩的杭州,在西子湖畔赁楼客居数日。女诗人与夫君以文人的气质,细细品味经唐宋两位大文豪白居易与苏轼的精心打造的湖光山色与人文景观。占尽天下名胜之先的西子湖风景如画,令历代无数文人骚客为之流连忘返,留下名句佳作无以计数,同样也令朱中楣诗兴大发,写有《西湖小楼晓妆》:“远近青山落镜中,画眉何用彩毫工。轻调花露胭脂色,点染西泠一夜枫。” 美丽的景色令朱中楣陶醉其间,深深沉浸在历代文人笔下的意境中,而更加可喜的是与她比邻而居的一位貌不惊人的中年妇人居然亦是同道中人,因此开始了她与嘉兴才媛黄媛介的一段交往,她说,“与皆令比邻而居,论茗谈诗,方谐夙愿……”并以诗纪之:“萧萧叶落泛归航,载得湖山返故乡。滕阁烟深怀帝子,鹤亭春老忆文娘。步摇拟趁莺花色,条脱闲粘笔墨香。此日长堤新绿满,画楼吟罢更飞觞。”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