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旧时余新米市

2018-06-21 15:36 作者:赵晨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俗话说: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米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1949年以前,余新镇上有大大小小的米行(店)20余家,分布在市河南北两街,十分兴旺。 米行(店)营业时使用度量制石、斗、升、合这样一个体系,以十进位,一石为10斗,一斗为10

  俗话说:“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米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1949年以前,余新镇上有大大小小的米行(店)20余家,分布在市河南北两街,十分兴旺。

  米行(店)营业时使用度量制石、斗、升、合这样一个体系,以十进位,一石为10斗,一斗为10升,一升为10合,一石折合为150市斤。还有部分规模较大的米行,除了门面外,另有专门用作囤米的仓库。

  据老街居民彭斌德老人介绍,当时余新镇上20余家米行(店)中,稍有名气的,有时剑青的“天生”米行、章明宝米行、徐达明和徐达哉两兄弟合伙开设的“达丰”米行、赵泉友1941年开设的“源大”米行、高廉儒的“正丰洽”米行、谢公权1943年开始的“谢裕大”米行、彭斌德和蔡顺先及蔡顺杰三人1943年合股开设的“三鑫”米行、沈斐章的“正大”米行、肖文亮米店、沈桂荣米店、吴伯新的“鑫昌”米店、庄福荣的“贤记”米行、王世观的“天和”米行、郑永年的“肇源”米行、彭永年的“永泰”米行、费舒文的“文记”米行、张伯民的“乾大信”米行、赵泉友和曹祖修1943年在东市合股开设的“大有源米行”等。

  当时米行(店)有两条销售渠道。资本雄厚的大米行,所收购粮食,以外销为长,内销为辅。且无论内外销,都是大量批发,零售应时而宜。其中,源大米行的河埠很大,常停靠着几艘待售的米船,米船上装着白花花的大米。源大米行以种植余贤(现名余新)特产“年糕稻”而出名,好米源好水,源大年糕稻采用当地海盐塘河水,种植的稻米具有质软而滑且没有胀性的特点,使得用源大年糕稻米做出的年糕柔、软、滑、不沾牙。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集市贸易开始恢复,市场上的商品一年年丰富起来,农户将农产品上市出售。源大米行第二代传人赵海兴,将自家的糯米、赤豆等源大农产品,卖给嘉兴宣公桥堍东门街道居民胡水彬的丰福斋汤团粽子摊。

  另一类是小米店,多数是夫妻店,资本少,规模小,以零星门售为主,所售大米,大多从当地大米行进货,现买现卖,直接向农户收购,仅为少量。供应对象大多为本镇居民、渔民等,售量有限,但米粮的花色品种较全。

  据徐家后人海盐籍徐子祥回忆,抗战前,徐达明徐达哉两兄弟在北街西市合伙开设的“达丰”米行,米行行址旁边有一座供着石菩萨的小庙,1938年米行被日寇焚毁。若干年后,在王店又重开“达丰”米行。

  那时候,余新镇的市河里很闹猛,远离镇上的乡下农民常常是几家合租一条船,装着大米、小麦及黄豆之类的农产品到镇上,叫做“乡下人出街佬”。卖了农产品后,农民们还会换些日用品、布匹等,再坐船回乡下。船来船往,煞是热闹。

  1949年以后,随着我国粮食实行国家统一购销,私营米业也就结束了其历史使命。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