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代有名的钱陈群家族旧居,位于早先的嘉兴天官牌楼处,共三进。一九五五年,新兴街道天官牌楼居委会在第二进开设幼儿园,由房主人钱陈群第七世孙钱海澜的夫人张韵和女士任主任,第一进房仍由住户租
清代有名的钱陈群家族旧居,位于早先的嘉兴天官牌楼处,共三进。一九五五年,新兴街道天官牌楼居委会在第二进开设幼儿园,由房主人钱陈群第七世孙钱海澜的夫人张韵和女士任主任,第一进房仍由住户租住。一九五六年“私房改造”时,前两进房由国家接收,第三进房由钱家人自住。 第三进原是内宅,底层铺设地板,中间是起居室,内有茶几和木椅,后侧离墙一米多处推板后是楼梯,梯下堆有杂物,北墙用护壁板封住。当时幼儿园初创,木匠在做滑梯时缺少木板,张韵和记起了北墙楼梯下的护壁板。她想,反正护壁板没用处,就让木匠撬去做滑梯。不料撬去木板,见墙壁上嵌有几块石板。张韵和仔细看了一番,原来这几块石板竟然是碑刻,其中有一块是乾隆题的“御碑”《题夜纺授经图》。这是钱氏家族传家的珍贵文物,张韵和早就听前辈人说起,但从未见过,不想碑却在这里被发现了。 张韵和没有去动这些石碑,梯下也照样堆放着杂物。十年动乱时期,“红卫兵”大破“四旧”,来到钱家抄家。第一次钱家被抄去不少有价值的文物,但楼梯下的几块石碑没有被发现。女主人事后生怕石碑被发现,偷偷用石灰粉饰了一番,然后仍然堆放杂物。以后虽有几批“红卫兵”前来抄家,但终未发现御碑,逃过了一劫。 一九八四年中山路拓宽,钱家准备搬迁。从小和我是玩伴的钱陈群第八世孙钱云、钱霆邀我去他家,我们看到了这块御碑的完整风貌。那时石碑已刮去石灰,这是一块乾隆为钱陈群所题的御制诗的石碑。 原来,钱陈群小时家境贫寒,父亲随祖父母在衢州府教书并侍奉二老,母亲陈书在家含辛茹苦,一边日夜纺纱维持生计,一边教子苦读。由于钱陈群奋发努力,在康熙六十年(1721)终于考取进士在朝中为官。他的成功是母亲抚养教诲的结果,所以他对母亲的恩德永远不忘。乾隆元年(1736)陈书去世,钱陈群告假服丧两载,在此期间忆念慈母教诲之恩,曾作不少诗文以志纪念,诗文集名为《香树斋文集》,并请海宁画家郑玙绘了一幅《夜纺授经图》,以怀念幼年在一日三餐不继的艰苦环境中,每夜篝灯课读,慈母以余晖亲自纺织的岁月,并在此图上题诗。 乾隆素知钱陈群有《香树斋文集》和所题的《夜纺授经图》,但未曾看过。乾隆十七年(1752),钱陈群因病请求退休,这时乾隆向他索要观看,钱陈群呈上《香树斋文集》和《夜纺授经图》。乾隆观后十分感动,在“壬申春正之五日”那天,御题绝句两首并加序,以作表彰。现录于下: 索观钱陈群香树集,有题其母夜纺授经图,慈孝之意恻然动人,且以见陈群问学所自来也,辄成二绝句题之: 篝灯课读澹安贫, 义纺经锄忘苦辛。 家学白阳谙绘事, 成图底事待他人。 五鼎儿诚慰母贫, 吟诗不觉鼻含辛。 嘉禾欲续贤媛传, 不愧当年画获人。 此后,钱家将诗勒石上碑,奉为至宝。一九八四年中山路拆迁时,这块御碑由钱云、钱霆兄弟俩收藏和保管。现钱氏家族将此珍贵的传家文物献给国家,今镶嵌于梅湾街的嘉兴钱氏清芬堂纪念馆内香树亭壁上,以供人观赏。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