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话说明代万历年间,桐乡石门是当时崇德县(县治在今崇福)的大镇,镇上榨油业、蚕丝业都很发达,仅仅油坊当时就有二十多家。榨油要许多壮劳力,夜作晓罢,本地劳力不够,就到周边地方招工,结果招来的多半是一些单身流民,或者是曾经作奸犯科的人,共有八百
话说明代万历年间,桐乡石门是当时崇德县(县治在今崇福)的大镇,镇上榨油业、蚕丝业都很发达,仅仅油坊当时就有二十多家。榨油要许多壮劳力,夜作晓罢,本地劳力不够,就到周边地方招工,结果招来的多半是一些单身流民,或者是曾经作奸犯科的人,共有八百人之多。这些工人劳作辛苦,工钱也相对较高。一到休息天,就拿了钱去喝酒、赌博、嫖娼,甚至调戏良家妇女,出手相打,老百姓都怕他们。工钱不够用的时候,就去偷、抢,连作坊主人也怕他们。因为如果有人要同这些流民打官司,他们就联合起来,争相凑份子打官司,甚至殴打小吏;如犯了大事,就逃跑了。实为镇上一大祸害。 后来,福建人靳一派来崇德做县令。他多次到石门镇调查、察访。当时有一个叫周贤的大头目纠集数十人抢劫杨晨家,把杨家一个妇女从楼上踢下,死了。这下子激起全镇人的义愤,大家蜂拥而起,捆绑了周贤。靳一派亲临现场,审理周贤等人的罪行,一干人全部伏法。他又驱逐了一些为非作歹的人。百年积凶,在他痛下决心之下,一朝除去。从此,全镇太平,人人大赞靳侯之德。 但是,老百姓担心靳一派离任后,这些人会不会卷土重来?于是在万历三十八年(1610),靳一派在石门镇的玉溪庵左侧建造彰宪亭,并立碑文用来告诫胆敢为非作歹之徒。用今天的话来讲,这是进行治安宣传,进行长效管理的好办法。 靳一派勤政廉明,无论是兴学校、平赋役,还是缓催科、慎讼狱,都很有办法与点子,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好县官。而《石门镇彰宪亭碑记》也成为此后专家们研究明清时期江南社会经济结构的一个样本。有学者说,当时的石门榨油业中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