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在兰台药局工作。每年入冬以后,店里就会安排中药柜组做好农村耕牛的补药配送工作。 那时,乡下的每个生产小队都有耕牛,少的一二头,多的三四头。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生产工具,保护好耕牛是件大事。耕牛都有专人负责饲养,为保证农忙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在兰台药局工作。每年入冬以后,店里就会安排中药柜组做好农村耕牛的补药配送工作。 那时,乡下的每个生产小队都有耕牛,少的一二头,多的三四头。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生产工具,保护好耕牛是件大事。耕牛都有专人负责饲养,为保证农忙时期耕牛能正常劳作,当时嘉兴近郊如南湖、蚂桥、东栅、塘汇、曹庄、凤桥等乡镇都有冬天给耕牛服用大补药的习俗,当年兰台药局就负责南湖乡的耕牛补药配送。 耕牛吃补药当然没有人服补药那么讲究。兰台药局当时有一张固定的补药方,具有补气血、助消化、强筋骨、增体力等功效。所用中药二十余味,对耕牛长年劳作、气血亏损、厌食疲劳、四肢酸痛、迈步艰辛等症状很有作用。耕牛不会自诉体况,但老农对牛知根知底,在实践中有一套识别耕牛体质好坏的经验。我们一一记下他们告诉的情况,再对耕牛的用药作适当调整。记得那时配好的一帖牛补药有四斤多重,但价钱还不到二十元。不过定这个价钱,当时也不是轻易的事,往往要队里商量以后才能拍板。 牛补药配好以后,就待天气晴好把药送下去。我们常常是两人合作,用一根杠棒扛着两个装满牛补药的麻袋,带着中午的干粮(常是两个大饼夹油条或是炝饼之类),坐公交车到离生产大队近的站点下车,然后沿着高低不平的小路,步行一两个小时到达大队,而此时已是中午时分。等把牛补药发送完毕,钱款收齐,再赶到公路等汽车,回到兰台药局时常常已是傍晚了。 随着农村经济的变化,嘉兴农村耕牛逐渐减少,兰台药局冬天给牛送补药的举措,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停止了。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