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朝鲜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给我们留下刻骨铭心记忆的是那一场抗美援朝战争。无数中国人民的子女长眠在那三千里江山,我们这一代人都目睹和感受到了战争的影响。当年,我家对门邻居的长子、我的一位同学的父亲就牺牲在朝鲜战场,我
朝鲜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给我们留下刻骨铭心记忆的是那一场抗美援朝战争。无数中国人民的子女长眠在那三千里江山,我们这一代人都目睹和感受到了战争的影响。当年,我家对门邻居的长子、我的一位同学的父亲就牺牲在朝鲜战场,我祖母的一位亲友的儿子也在朝鲜战场上失踪。在战争期间和刚停战的几年,每到春节,有关部门就会挑着鸡鸭鱼肉和白菜,到每位烈属家里慰问。一车车受伤的志愿军战士,通过铁路运到嘉兴治疗,众多的市民都到火车站去抬伤病员。记得荷花堤上永瑞兴百货公司后面的一个院子里,也住满了志愿军的伤病员。年幼的我曾与小伙伴去那里看伤病员,他们会给我们一种战场上用的火柴,这种火柴不管在墙壁上还是衣服上,一擦就着。 上世纪七十年代,《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多瑙河之波》《卖花姑娘》等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电影被陆续引入国内。朝鲜电影《卖花姑娘》的放映,引起了社会上的观影热潮。 因为地区轮映的关系,邻近的江苏盛泽比嘉兴要早放映《卖花姑娘》,于是大家纷纷想办法到盛泽去看这部电影。当时市民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但自行车也不是人人都有的。于是,每天下午的苏嘉公路上全是密密麻麻的自行车,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不少自行车还要带一个人,场面十分壮观。在盛泽有亲戚朋友的,请他们帮忙早点买好电影票,没有亲戚朋友的,就要碰运气了,有时要等到下半夜才能进电影院,等看好回来,天也要亮了。 终于,在嘉兴市民久久的翘首以待中,《卖花姑娘》终于来了。嘉兴市区当时只有人民电影院、人民剧院、南湖大剧院三个场所,为了满足市民的观影需求,放映场次从每天的早上一直排到深夜。由于拷贝有限,三个场所只能跑片,有时由于种种原因,一时胶片接不上,银幕上只能放白板了。尽管三个场所场次排足,但还是一票难求。许多人看了一遍又一遍,人们见面互相问的就是:“《卖花姑娘》你看了没有?”或者“你《卖花姑娘》票子有吗?” 当时民间流传着几句话,“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哭哭笑笑,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朝鲜电影《卖花姑娘》歌声优美、故事动人,情节又曲折催人泪下。观众无不为之动容,以致观影前都要准备好手帕。当时就有传说,《卖花姑娘》剧本是由金日成亲自创作的,后来从报纸上看到,这部电影还是由金正日导演和监制的。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卖花姑娘》现象在中国的观影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以后再好看的电影大片无论如何也不会有那样的盛况了。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