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倘要说到嘉兴的风土人情、名胜物产,有一本书绝对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宋张尧同的《嘉禾百咏》。
![]() 《嘉禾百咏》书影 倘要说到嘉兴的风土人情、名胜物产,有一本书绝对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宋张尧同的《嘉禾百咏》。 张尧同虽给嘉兴人留下了这么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有关他的记载却少得出奇。宋元时期的史料中基本上没有直接记到张尧同,所以他的生平只能间接地推断一二。 《四库全书提要》在《嘉禾百咏》的提要中说:“诗中所咏会景亭为潘师旦所筑,赵老园为赵衮归隐之处,核其时代,盖宁宗以后人也。”这里所提到的两首诗,一是《会景亭》:“有景道不出,须来此水滨。十分花鸟色,团作一亭春。”一是《赵老园》:“藏书几万卷,归老此林泉。不为寻莼鲙,于公亦有贤。”赵老园是宋知广安军赵衮的园林,赵衮生活在宋英宗、神宗、哲宗时代,离宋宁宗时期还颇远,这只能说明张尧同肯定在哲宗后,但未必一定在宁宗后。会景亭是宋潘师旦所造园林,潘师旦大致生活在宋孝宗时期,据《宋会要辑稿》后妃二之一七:“淳熙十年(1183)十二月二十二日,潘师尹、潘师旦并特与转遥郡刺史。”可知潘师旦在淳熙十年尚在任上,而会景亭为他晚年退职后归居嘉兴时所筑,据此推测,张尧同应该生活在宋孝宗末年或更后一点。 在宋代,文人以“百咏”的形式来歌颂自己的家乡,似乎是一种风尚。《四库全书提要》称:“宋世文人学士,歌咏其土风之胜者,往往以夸多斗靡为工。如阮阅《郴江百咏》、许尚《华亭百咏》、曾极《金陵百咏》,皆以百首为率,故尧同所咏嘉兴山川古迹,亦以百篇概之。”由此也可推断张尧同当为嘉兴人。而《嘉禾百咏·列岫亭》一首更是说:“吾州购物好(???待查),惟是欠青山。忽有洞庭色,来从一笑间。”称嘉兴为“吾州”,显然张尧同是嘉兴本地人。嘉兴在宋时为秀州、嘉禾郡,一直到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十月,因嘉兴是宋孝宗的诞生之地,故升秀州为嘉兴府,这从张尧同称嘉兴为“吾州”,也可推知写《嘉禾百咏》的时间,当是在庆元元年之前。 《嘉禾百咏》是张尧同所写的以嘉兴山川古迹、风土人情为题材的组诗。一共一百首诗。将嘉兴的湖光水色、山川物产、佛堂庙宇、楼台亭阁、战场墓地都纳入其中。“宋以前事实捃摭殆尽,可作秀水舆地掌故之书”(李之鼎《嘉禾百咏》跋),“采掇名目,胪叙大凡,其于地志考据,要亦不为无助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嘉兴地方文化的研究有着极大的价值。《嘉禾百咏》在宋末元初就开始流传,元徐硕撰《至元嘉禾志》时,就收录了《嘉禾百咏》中的诗,在介绍景点时,也引用了《嘉禾百咏》。现在流传的《嘉禾百咏》,在每首诗后还有“附考”,旁征博引,对诗中所涉及的名物一一细述源流来历,颇有助于研读此诗及了解地理沿革之价值。“附考”中所引的书,都在明初之前,所以可以推断“附考”的作者应该是明朝人,而且很可能是嘉兴人。 张尧同的《嘉禾百咏》对后世影响很大,这种类似“竹枝词”的诗歌体裁,很适合表达对家乡的感情,朱彝尊的名篇《鸳鸯湖棹歌》,明显是受了《嘉禾百咏》的启发,而此后更是在嘉兴诗坛上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棹歌体”。追源溯流,《嘉禾百咏》就是滥觞。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