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韩维镛,字配贲,号铜上、铜士。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官至武昌府通判。生平博学好古,精于赏鉴,有金齑山房,金石书画收藏甚富,人比之嘉兴项氏天籁阁。 陆炯,字戒三。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士。生平酷好砚,
韩维镛,字配贲,号铜上、铜士。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官至武昌府通判。生平博学好古,精于赏鉴,有金齑山房,金石书画收藏甚富,人比之嘉兴项氏天籁阁。 陆炯,字戒三。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士。生平酷好砚,收藏甚富。 钱天树,字子嘉,号梦庐,监生,嘉兴籍,定居平湖。精于鉴赏,凡书画碑碣以及彝鼎尊壶之属,到眼真赝立判。所藏四朝名人书画甲于邑中。平生纂录有《古今画话》一书,惜已散佚。 张定闰,字啸夫,附贡生,试用训导。性喜书,积卷累万,观名人书画,立辨真赝,有钱天树风。 方树本,字根遂,监生。善鼓琴,蓄书画甚富,并工于诗。 陆惟鍌,字清澄,其藏书楼名“求是斋”,于抗战之前利用其自藏书及平湖葛氏“守先阁”、孙氏“雪映庐”等藏书,编纂《平湖经籍志》三十六卷,收集平湖境域内自三国至民国时期的著作。也好书画收藏,其藏品部分现收藏于平湖市博物馆,其中以扇页数量尤多。 葛金烺,字景亮,号煜珊。光绪九年(1883)会试,十二年补殿试,成进士。授刑部主事,复援例为户部郎中。藏书万卷,广致宋元善本。品鉴书画,尤具精识,辑《爱日吟庐书画录》未竟,季子嗣浵为写定刻行。葛嗣浵(1867-1937)字稚威、词蔚。光绪间为小京官,光绪二十六年(1900)弃官南归。嗣浵继承父志,苦心经营藏书楼,使藏书从10万余卷增至40万余卷,宋元以下名家书画自166轴(卷)扩增至376轴(卷),所藏米芾山水卷、巨然画卷和范宽《晚景图》均属稀世珍品。次子葛昌楹,字书征,“少嗜印章,遇佳石辄致之归,闻有能印者,无远近必求之刻。”(《晏庐印集·后跋》)一生以“集藏金石,辑梓印谱”为情志,为“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不遗余力。辑梓的印谱传世的有:《晏庐印集》八卷、《传朴堂藏印菁华》十二卷、《吴赵印存》十卷、《丁丑劫余印存》、《明清名人刻印汇存》、《宋元明犀象玺印留真》等。葛氏之藏书楼“守先阁”已毁于日军入侵时,大部分书画也被毁,尚有少部分藏品存世。1984年,葛氏后人葛维钧(字耀飞)、莫挹清夫妇将收藏的数十件书画捐赠平湖市博物馆,其中一件为清代画家吴滔所作水墨山水屏,此画恰恰是《爱日吟庐书画续录》所著录的最后一件藏品,是否乃天意矣! 乾嘉时收藏家陆烜为《宝迹录》一书作序,道出了古代收藏家之心声—— 法书名画,古人精神之所寓也。吾侪既读书考古,凡古人之一话一言留于残编断简者,犹且叹赏之不置,况法书名画之如亲见其挥毫而搦管也,其可宝为何如。特是天资不高则不知好,学问不广则不能好,好之而无其力则不能有,有之而非笃信诚实之士则不知宝秘,以故我湖介嘉兴、华亭之间,前明能兼是四者,如董思白(其昌)、项墨林(元汴)之所聚,咸散在人间,留于今日,或委弃如泥沙,夫惟其人不知宝故。余虽学不广,力不足,率其天资之好,犹或有所遇焉。复恐古人之精神自我而湮,故或为之手装,或考其尺寸,辨其纸素,乐此而不为疲。昔人云:“身到处,莫放过。”兹言良有味也。余尝谓,穷居至乐有三:读圣贤书、游佳山水及寄情于金题玉燮间耳。尝于明窗净几,一炉一茗,穆然静对,意有所言,辄研墨作跋,觉山花野禽,皆助我欢娱也。或曰:“子趣则高矣,得无滞于物乎?”余曰:“唯唯,否否,夫苟徇生以逐物,则玩足以丧志,苟假物以适情,则娱情亦以养道,天下事大抵皆然也。”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