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小小梅里镇 围棋出国手(中)

2021-05-18 09:04 作者:梅晓民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江苏无锡的过百龄是明末棋坛造诣最深、名声最大的棋手,“天下论弈者咸推为宗,奉为国手。”


周懒予对过百龄棋谱(周懒予胜四子半)

  江苏无锡的过百龄是明末棋坛造诣最深、名声最大的棋手,“天下论弈者咸推为宗,奉为国手。”(周筼《采山堂集·周懒予传》)他虽已步入晚年,却尚未遇上可相匹敌的对手。听说嘉兴梅里有一个叫周懒予的年轻人棋艺了得,便邀其交手。对弈时,观战的人将他们两人围得水泄不通。两人连下十局各有胜负,但懒予凭着年轻力壮,棋锋相当锐利,开始占上风,过百龄执黑,周懒予执白,共239手,到结束时,黑胜半子,但盘面因白正好多3目,按当时棋规,白5块棋,黑4块棋,白须还棋头1子,故判周半子胜。这就是被后人所称道的“过周十局”。通过这次博弈,周懒予领先棋坛已成定局。我国第一位战胜日本九段的棋手陈祖德编著的《过周十局》,讲的就是这件中国古代博弈盛事。

  没过几年,山阴进士唐九经邀请天下名手在杭州西湖下棋,当时参加博弈的人中周懒予的名声最大,其他棋手商议后决定联合对付他。开赛后,十几位棋手轮流出场,与周懒予作“车轮大战”。这盘棋共下了十来天,结果还是周懒予获胜。当时两位后起之秀周东侯、汪汉年初出茅庐,棋力强盛,大有雄视一切的气魄,但也在周懒予的强烈攻势下铩羽而归。不过虽然周懒予完胜于众对手,但从棋谱看,每局胜负都在“几微毫发之间”,可见争夺还是十分激烈的。

  周懒予的棋风特点是变化多端,轻巧玲珑,处处争先。他的后辈、梅里诗人周筼说他:“究其所以胜者,持先而不失也。”确实,处处争取主动权是他的最大特点,即所谓“宁输数子,不失一先”。 与他同时代的国手徐星友在《兼山堂弈谱》中记载了周懒予在棋艺上的独创手段:“过(百龄)周(懒予)倚盖起手,最为尽变。”从流传下来的过、周遗局上看到的起手布局都是“倚盖定式”(古代围棋的著名定式之一),着法紧凑雄健,克服了前人“镇神头”“金井栏”等定式较松弛的缺陷。徐星友说:“应双飞燕两压,其着法始于懒予,最为醇正。”“双飞燕”因棋形如飞燕展翅而得名,其着法能一直沿用至今,就是周懒予的独创功劳。后人为此写诗为赞:“轻巧玲珑蕴万千,宁输数子不失先。每逢倚盖双飞燕,为访高人态度谦。”

  关于周懒予的结局有不少传说,“或传其在海外以技为某国王师。既而归,以弈终其身。”(《清稗类钞》)有人说他去了西疆,被一位国王留住,在那里结婚生子,逍遥自在。也有人说他去了日本,在那里受到了热情款待。还有人说他是被嫉妒者所毒害,客死北京。较为可信的还是徐星友《兼山堂弈谱》中的记载:周东侯说,懒予晚年与棋手姚吁儒角艺十局后,不数日即病故。其时大约在康熙初期的1665-1670年之间。

  周懒予著有《懒予奕谱》一卷,但该书原本已失传,现传的《周懒予先生围棋谱》由周筼编纂,同治十二年(1873)苏州复刻本、上海江左书林藏版。《梅里志》《梅里备志》及1997年出版的《嘉兴市志》均有他的传记。

  王店的另一位围棋高手郑谷耕的学棋动机非常奇特:为父而弈。自己本不喜欢下棋,只因父亲一生淡泊名利,唯独对围棋难以割舍,作为孝子,郑谷耕为了陪父亲下棋而学棋,后来的棋艺竟足以进入高手之列,真称得上是中国围棋史上的一位奇人。

  据金楙志的《郑谷耕传》记载,郑谷耕本名郑潜宜,字谷耕。郑氏为里中著姓,子弟多勤奋好学,彬彬有礼,一直被人所称道。郑潜宜的祖父郑士奇是金楙志的岳父,人称“青城先生”,万历四十六年(1618)举人,历任杭州新城及江苏靖江教谕,后升迁至江西兴国县知县,不久便告老还乡,隐不复出,著有《松窗老人稿》。父亲郑资敬在研究《四书五经》之余,也亲自下地劳作,有古人之风。资敬嗜好围棋,在耕读之余,常常与人对弈,竟有一半的家产耗于此,但他的棋艺与南朝宋(420~479)的羊元保、到溉相似,只在五六品之下。(待续)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