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藏书家鲍廷博与杭州郁氏东啸轩

2022-01-10 15:10 作者:夏春锦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藏书家鲍廷博以知不足斋藏书与刻书而闻名于世,东啸轩是其挚友、杭州藏书家郁礼的藏书处。郁礼(1725-1800),字佩先,一字陛宣,号潜亭,钱塘诸生。鲍廷博说他家世素封,储书充牣,潜亭又增其所未备,成巨观焉。东啸轩的轩额为董其昌所题,据鲍廷博的描述,

  藏书家鲍廷博以知不足斋藏书与刻书而闻名于世,东啸轩是其挚友、杭州藏书家郁礼的藏书处。郁礼(1725-1800),字佩先,一字陛宣,号潜亭,钱塘诸生。鲍廷博说他“家世素封,储书充牣,潜亭又增其所未备,成巨观焉”。东啸轩的轩额为董其昌所题,据鲍廷博的描述,“庭前古桂二树,相传明万历间所植,交柯接叶,清阴覆檐。室中牙签万轴,都成碧色。君凭几校录,晨夕不休,经其庭,阒如也”(《知不足斋丛书》第二十三辑),显然是典型的藏书人家。

  东啸轩不仅环境优美,在郁礼的悉心营构下藏书亦蔚为大观。东啸轩的藏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来源:一是当时赵氏小山堂藏书散佚,所余残帙尚多异本,于是郁礼尽力购藏,在数量上得到了提高。二是郁礼家住城东,与厉鹗樊榭山房相距不到一里,于是时常前往抄录,所得秘册尤多,藏书质量因此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厉鹗去世后,郁礼又从其家人手上以四十金购得其所著《辽史拾遗》手稿。只是中间缺失了五十张纸,郁礼百般求索,始终不得。一日,郁礼与鲍廷博到青云街访书,见一拾字僧肩上背负着两大竹箱的“废纸”,于是上前检视,发现竟然都是厉鹗家人所遗弃的故纸,而厉鹗生前誊录的另一份《辽史拾遗》也在其中,于是急忙全部购归。因东西纷如乱丝,郁礼闭户两月,将之一一缀辑成编,其中就包含了郁礼先前所藏缺失的部分。

  郁礼为人“恂恂儒雅,与人交有晏子之风”,他与鲍廷博极为友善。鲍廷博当时住在钱塘绣溪一带,声称两人“无三日不相过,过必挟书而来,借书以去,虽寒暑风雨不为少间”(《知不足斋丛书》第二十三辑)。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交情,东啸轩是目前有据可查的鲍廷博最早借抄书籍的私家藏书楼,时在乾隆二十一年(1756),前后两次。一次是该年十月,鲍廷博借抄了郁礼所藏的元代王翰所著《友石山人遗稿》一卷附录一卷。此抄本鲍廷博后来又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复校于仁和吴氏留耕草堂,嘉庆十年(1805)再重抄一过,并请其孙鲍正言和好友马以艮做了复校。书上除了留有鲍廷博的手泽,还有鲍正言、马以艮的题记。

  另外一次是这年冬十二月,鲍廷博以乌丝栏本从东啸轩借抄了宋代李季可的《松窗百说》一卷,系藏书家、刻书家汪立名的抄本。鲍廷博对此书珍爱万分,之后分别又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三年(1758)、嘉庆二年(1797)和嘉庆六年(1801)四度做了复校,书上依次留下了其历年的题记:

  乾隆丙子季冬,传汪西亭立名写本于郁佩先礼。

  明年丁丑正月二十五日,校于知不足斋。

  戊寅四月二十六日,仍借汪本覆勘一过,更正四五处,惜元本多误,未得别本正定耳。

  嘉庆二年正月二日,通介老人重阅于西湖沈氏山庄,去丙子借录时四十年矣。

  嘉庆辛酉重阳前二日,闭门再阅一过,时年七十四。

  从初次传抄到反复校阅,前后历时四十四年之久,其爱书之情,笃好之深,令阅者为之动容。此抄本于嘉庆八年(1803)被鲍廷博刻入《知不足斋丛书》第二十二集,后又被阮元当做世所罕见的珍本秘笈辑入《宛委别藏》,身价因之而倍增。原本今藏于中国台北“中央图书馆”。

  吴骞曾论及东啸轩的藏书,认为以“抄本最佳”,如《笠泽丛书》《安禄山事迹》《说文解字系传》《东城杂记》等均为人所重。这也是鲍廷博时常会向郁礼借抄书籍的主要原因。乾隆二十七年(1762)正月,鲍廷博再次从东啸轩借抄了龚翔麟玉玲珑阁所藏抄本《芦浦笔记》十卷,并于当月先后两次题跋,对此抄本的递藏史做了梳理。此后,鲍廷博又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借吴江沈彤藏本,四十八年(1783)借归安丁杰藏本两度校正,并最终于嘉庆三年(1798)刻入《知不足斋丛书》第二十集。

  鲍廷博自述郁礼“尤与予昵”,可知在杭州众多的藏书家中郁礼始终是与鲍廷博友谊最为深厚的一位。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份情谊作基础,两人之间的互动就愈发频繁而深入。

  郁礼生前曾持赠鲍廷博一部元代盛如梓的《庶斋老学丛谈》手抄本。在郁礼过世后的嘉庆十年(1805),鲍廷博特意将此书刻入《知不足斋丛书》,以广流布。为了纪念这位挚友,鲍廷博在题跋之外还专门撰写了一篇附记,对郁礼其人其事做了深情的追述,大有为其树碑立传的意思。其中写到郁礼常邀其到东啸轩做客时的情景,往事仍历历在目:

  花时每招余信宿其中,时出法书名画以相评品,或随意抽架上书共读,或谈往事,或赋小诗,香炉茗碗,婆娑竟日。更深月上,两人徘徊花影下,意思闲适,仿佛东坡与张怀民承天寺之游,尚惜两公当时不在金粟世界中耳。解衣就寝,香染襟袖,扑之不消。联床对话,往往达旦。自予移家乌戍,遂无复有此乐矣。君弃世不数年,邺架曹仓渐就零落,主人避客,尘榻空悬,惟旧时明月流光碧树间耳。因校刻所赠书,为之凄然搁笔。(《知不足斋丛书》第二十三集)

  鲍廷博与郁礼属于志趣相投的君子之交,曾经的交往在鲍廷博心中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记忆。他们交流的话题除了珍本秘籍还有历代的法书名画,或品评共赏,或谈往赋诗,闲情逸致并不输于像苏东坡那样的风流名士。只是后来鲍廷博因故移居乌镇,东劳西燕,不复有此乐矣。

  地理上的距离并不能完全阻隔朋友之间的交往,定居乌镇后的鲍廷博除了时常为书事而往来于乌镇与杭州之间,与各地的朋友们还不时借助吟咏唱和维持联络。特别是晚年的鲍廷博诗性不减,因有感于岁月无情,作《夕阳诗》二十首,引来各地友朋的酬唱。其中就有郁礼所作的一首,其诗云:“诗人好句夕阳多,偏耐闲窗细揣摩。愁思茫茫接榆塞,余情渺渺诧烟波。何人肯赠金丹诀,无计能停玉女梭。只有玲珑知此曲,晚来还为使君歌。”郁礼的和作基调与鲍廷博原作大体相近,面对时光的无情流逝,无奈中有寄托,均可见彼此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相传郁礼过世后,其东啸轩藏书大部分归于鲍廷博知不足斋。尽管物是人非,但对着满架的图籍,想必鲍廷博并不感到孤单,因为校书、刻书的方式,仍然延续着爱书人仁人爱物的人文精神,这是足以传之于后世,遗爱于无穷的。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