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则徐《石门县志》序书影 道光元年秋七月,浙江杭嘉湖道侯官林则徐书 清嘉庆年间,耿维祜出任石门(今属桐乡)知县,任内纂修《石门县志》。纂毕付梓时,已是道光元年(1821),此时,林则徐恰任杭嘉湖道台,耿维祜便请林则徐作序。此志后世称耿志,因距今
![]() 林则徐《石门县志》序书影 ![]() 道光元年秋七月,浙江杭嘉湖道侯官林则徐书 清嘉庆年间,耿维祜出任石门(今属桐乡)知县,任内纂修《石门县志》。纂毕付梓时,已是道光元年(1821),此时,林则徐恰任杭嘉湖道台,耿维祜便请林则徐作序。此志后世称“耿志”,因距今已整整二百年,存世极少,只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图书馆尚有收藏。翻开此书,第一页便是林则徐作的《石门县志》序。 耿维祜是山东淄博张店人,因为张店以前属辖于济南府,所以耿维祜有时也称自己是济南人,他在《石门县志》自序中的落款即是“济南耿维祜”。耿氏是淄博巨族,当地有“王半朝,不及耿家一根毛”之谚,历史上出过许多名人,如南宋耿京、明末耿鸣世等。耿维祜,字对于,号显亭,嘉庆七年(1802)考中进士,即签发浙江为官,初为宣平(今武义县柳城镇附近)知县,十五年(1810)调任石门知县。《耿氏世谱》“廉访显亭公传”载:“庚午,调石门。石邑民情刁健,常抗延国课,前官积亏累钜万,以致视为畏途。公到任,俭以持己,未二载,库亏一清。久之,政清而民和。及升任,绅民绘《语溪送别图》以志去恩。宣宗成皇帝(指道光皇帝)知公清勤干练,特授江苏邳州知州,未赴任,擢江西南安知府。道光二年壬子,又调抚州,统辖六邑。”可见,耿维祐任石门知县前后长达十年,这在清代石门县历史上是少有的,政绩卓越,深得皇帝赞许。耿维祜生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卒于道光十年(1830),享年虚龄六十岁。 林则徐(1785-1850),以“虎门销烟”而闻名中外,是中国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号七十二峰退叟,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是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二十五年(1820)二月,外放出京,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当时黄河河南段经常决堤,巡抚琦善修堤不力,致使工程进度缓慢,引发水灾,林则徐经过调查,发现是由于料贩囤积工程用料所致,于是提出“严密查封,平价收买,以济工需”的建议,被嘉庆皇帝采纳。四月,在京察中获一等,被“记名以道府用”,同月,即被授以浙江杭嘉湖道台。道光元年(1821)七月,林则徐得知父亲林宾日生病的消息,即辞官回籍,八月到达侯官。虽然任杭嘉湖道台的时间仅为一年零三个月,但政绩不菲,地方史籍载其“于所属海塘水利,悉心求之”。林则徐应耿维祜之请为《石门县志》作序的时间就是即将离任杭嘉湖道台的七月,序后落款是:“道光元年秋七月,浙江杭嘉湖道、侯官林则徐书。”还钤有两印,一为“林则徐印”,一为“少穆”。 林则徐回籍后,父病已痊,遂于次年三月北上求官,经座师曹振镛、房师沈维矫的引荐,道光帝特地召见了他,并夸赞他在任内政绩卓越,说“遇有道缺,都给你补”。四月,下谕“仍发原省以道员用”,六月抵杭州,被临时委以乡试监试的官职。此时离辞去杭嘉湖道台正好一年。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中国近代史就是以他的“虎门销烟”作为开端的。他与桐乡的关系,是二百年前为嘉庆《石门县志》(即《耿志》)写序,桐乡人应该为此感到荣耀。这篇《石门县志》的序文不长,附录于后。 山左耿君之尹石门也,令行政洽,修废举坠。睠乎有文献之思,搜罗散佚,汇次旧闻,取邑志续理之。再阅寒暑,书成,二十六卷,自天文、星野、地舆、封域、地濠、庙署、物产、赋役,与贤哲之钟毓、国家之选举、风土因革之宜、古今灾祥之异,有纲有目,不凿不滥,秩秩乎信史也,可以观政矣。书来请序于予。予惟石门,冲邑也,当杭嘉接壤之间,差徭往来,水陆供顿,倍于他邑。于是官斯土者,莫不摇手咋舌,视为畏途。蒋砺堂先生抚浙时,虑其难治也,调耿君为之。果乃扫除更张,风厉裁制。不数载,肃然熙然,元气以复,皆相庆得贤令。君复于政事之余,留心稽考。志成,适擢任去,后之人观志以知政。是编倘前事之师与,夫语溪有志,始于宋淳祐,后二百六十年有正德洪志,又五十余年有隆庆朱志,又十年有了万历陈志、靳志,我朝康熙十五年,复有邝志,去今百四十余年矣。档册既残,黎献鲜征,耿君之修之沪辽,邝志以前补其所未尽,邝志以后载其所可传。非惟政事之余,实政事之备也。虽然,石门故冲邑也,为吏者,若徒具文书习送迎,视职守如传舍,等图籍为赘庞,则无所事。志非然者,申劝课,明要害,谨积贮,条蠲赈,因俗宜民,兴滞剔弊,咸于志乎?是赖耿君,可谓务其巨者。后之官斯土者,亦可以日起而有功矣。予既观耿君之政,且喜是编之成,乌可以无言? |
- 上一篇:朱茂时《琐记》(下)
- 下一篇:黄媛贞与黄媛介(一)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