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年的时候买了150斤糯米,加上小姨家的50斤,共计200斤糯米,倒进粉碎机,不到半小时,糯米就成了雪白晶莹的米粉,要是用人工磨子来牵,起码得花上一天一夜,不由得联想到当年用人工磨子牵糯米粉打年糕的往事。 早前,磨子由磨榥、磨盘和磨架组成。磨榥选用
过年的时候买了150斤糯米,加上小姨家的50斤,共计200斤糯米,倒进粉碎机,不到半小时,糯米就成了雪白晶莹的米粉,要是用人工磨子来牵,起码得花上一天一夜,不由得联想到当年用人工磨子牵糯米粉打年糕的往事。 早前,磨子由磨榥、磨盘和磨架组成。磨榥选用的是“丫”字形树枝,在磨榥顶端装上根横担,套进磨盘,拉动磨子转动。 磨盘由上下二块大小相等的圆形石头组成,底下那块是固定的,上面那块不停地转动,把米牵成粉。磨架,顾名思义,就是放磨盘的架子。牵磨时,后边两个人抓住磨榥,先往前推,然后往后拉,前面一个人一手握住磨榥的头,推出拉进,让磨子转动,另一只手往磨子里灌米。 人工打年糕,由绣粉、上蒸、打年糕和切块四道工序组成。绣粉,就是往粉中渗水,把水和粉搅拌均匀,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水渗多了,米粉就烂,不仅在上蒸时易出现穿蒸(即上下穿通)的现象而造成夹生粉,打起来也容易造成粘住榔头。打好的年糕浸到水里,容易碎。水少,就干,除了打起来费力,年糕吃起来韧性也差。所以要掌握到七寸三分,没有点经验还真不行。上蒸,说的是把绣好的粉放进蒸笼里蒸熟的那道工序,也叫看蒸。这个对技术的要求更高,往蒸笼里米粉放多了,米粉来不及蒸熟,会造成穿蒸而使糯米粉夹生。我们全村也就两三人会上蒸。所以打年糕的时候,这道工序替换的人少,一天十几小时站下来,脚都要站肿。 打年糕,也叫斗年糕,拿着二十多斤重的榔头,举上打下,相当吃力。特别是遇到绣得太烂的,榔头“斗”一下,会被年糕粘住,得费劲才能拔出来。榔头每次斗下去,得打在不同的点位,才能斗透斗熟,这样打出来的年糕浸在水里放得久,不易分化,吃起来也更韧而有嚼头,所以光有蛮气力是不行的。切块是打年糕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把一蒸笼的大团年糕,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切块前,从石臼里把斗好的年糕拿出来时,年糕是又烫又滑,放在案台扭动,所以就要把年糕扭均勺。一蒸笼年糕米粉有五六十斤重,没有点力气,搬起来还真相当吃力。 每户人家在打年糕时,总要做一只元宝状的年糕,用来请公公。而打年糕时,最大的乐趣就是抢毛糕和吃年糕头。还没有打的年糕,叫毛糕,吃起来又松又韧,还特别香,在场的人,特别是小孩,都伸手争着去抢毛糕来吃。按习惯,每户人家打年糕,最后总要留下一块,分给大家吃,这叫“年糕头”。 当蒸好的年糕端出来时,热气腾腾,散发出来的雾气弥漫在整间屋子里,空气中,年糕的香味扑鼻而来。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