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吕渭老,一作滨老,字圣求,嘉兴人。他的生卒年已不可考。大约知道他生活在北宋、南宋之交,主要活动时间是北宋末年的宣和、靖康年间。
心肝皆锦绣,落笔尽云烟。 吕渭老,一作滨老,字圣求,嘉兴人。他的生卒年已不可考。大约知道他生活在北宋、南宋之交,主要活动时间是北宋末年的宣和、靖康年间。 根据后来赵师 为吕渭老词集写的序,吕渭老在宣和末曾做过“朝士”一类的官,虽然没有其他文献资料可以佐证,但赵师 离吕渭老的时代不远,应有所据。直到宋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渭老还有作品传世,不过那个时候他已经是“白发满头愁已到”的老年人了。 晚年的渭老,回到嘉兴,归老于家(编注:吕渭老在靖康之变后经历不详,也有学者根据其词中常有北国生活,怀念江南的句子分析,他作为官员,可能也被虏至金国)。 因为没有详细的文献,所以关于吕渭老的生平事迹,我们今天所能知道的主要就是以上这些内容。当然,这些资料远不足以勾勒其生平,所幸的事,渭老还有他的作品存世。 在当时的文坛上,吕渭老一开始是以诗而名的。他的诗不但清新俊逸,而且常常蕴含忧君爱国的情怀,这想来与他经历过宋代的“靖康之变”有关。比如“尚喜山河归帝子,可怜麋鹿入王宫”这一联,分明就是宋室南渡之后诗人的忧愤之句,很能引起南渡士人的共鸣。 所以渭老的诗集,当时很多士大夫人家都抄录家藏。可惜的是没能及时整理付印,以至于现存仅赵师 《圣求词序》里摘录的这几句,其他的都已散落在了历史的云烟里。 好在还有一卷《圣求词》流传了下来。《圣求词》是吕渭老的词集,共收词134篇。数量并不算少,后人对其评价也比较高。《历代词话》引杨慎语,“圣求在宋不甚著名,而词极工”,认为“佳处不让少游(秦观)”,又引黄昇语,“圣求词婉媚深窈,视美成(周邦彦)、耆卿(柳永)伯仲”。 这里提及的,不管是秦观,还是周邦彦、柳永,在两宋词坛都是执牛耳之人。整体上讲,吕渭老词比他们要略逊色一些,但部分作品,确实也可说不遑多让。而且渭老词的风格和他们一样,都是婉约一派,内容也是多写相思恋情。 从吕渭老早年的一些词里,可以看到他青少年时代,有一段潇洒快乐的时光。如《选冠子》,“年少日、细马戎鞯,红靴玉带,同指软尘西笑。珍珠戏掷,彩笔搜奇,不觉暮春莺老。”在繁华的都市,一个鲜花怒马的少年,过着意气风发的生活。 轻裘快马的少年渐渐老去。宣和四年(1122)的初冬夜晚,渭老饮酒而醉,直接伏在桌子上便睡着了,半夜醒来,有感而发,作《水调歌头》一阕,劈头两句“心肝皆锦绣,落笔尽云烟”,大有苏东坡的风范。下阕写“我平生,心正似,白云闲。衣冠污我,偶逢游戏到人间”,疏旷之句,自写怀抱。 靖康之变后,渭老的笔触也带上了感伤的情绪。如《好事近》,“从今日日在南楼,鬓自此时白。一咏一觞谁共,负平生书册。” 词句间难掩凄凉之感。一般认为,这些多寓感慨之作是他南渡之后的作品,年华空掷,有志难酬,最后归隐家乡。 两宋之交的词,虽经苏轼大才拓宽了境界,但总体上还是以婉约含蓄之作为主,多情绪化的表达,少事迹性的描述。《圣求词》亦然。尽管他不乏精美的作品,但由于其生平文献资料的不足,后人对他的研究,就薄弱得多。吕渭老只留下了一部词集,他更像是一个纯粹的词人。 值得一提的是,吕渭老的名和字,出于周文王在渭水之滨遇到姜太公吕尚这个故事。吕尚后来辅佐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所谓“圣求”,也即圣人之所求的意思。我们回想起那个“细马戎鞯”的少年,当其快意青春之时,又何尝没有鸿鹄之志呢? 参考资料:唐圭璋编《全宋词·圣求词》、《词话丛编》中华书局;嘉兴市地方志办公室编校《嘉禾宋文钞》上海古籍出版社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