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金丝娘娘黄道婆

2023-03-23 10:06 作者:何志荣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在平湖市东缘与上海的交界处,旧时有座金丝娘娘庙,庙旁有金丝娘娘桥,流传着有关金丝娘娘的故事,这位金丝娘娘就是黄道婆。 黄道婆(1245-1330),出身于一户贫困农民家庭,没有正式名字,父母随口唤她小丫头,村上人叫她黄家小妹。年长了便尊声黄婆婆,又

  在平湖市东缘与上海的交界处,旧时有座金丝娘娘庙,庙旁有金丝娘娘桥,流传着有关金丝娘娘的故事,这位金丝娘娘就是黄道婆。

  黄道婆(1245-1330),出身于一户贫困农民家庭,没有正式名字,父母随口唤她小丫头,村上人叫她黄家小妹。年长了便尊声黄婆婆,又因曾出家当过道姑,所以史书上载作黄道婆。

  黄道婆的老家,在松江府乌泥泾。据《嘉兴市志》记载:“元初,植棉和纺织产区松江府属嘉兴路,黄道婆去海南学纺织技术时,松江仍属嘉兴,故嘉兴境内平湖、海盐、海宁三县沿海一带,元代已植棉。”新丰紧邻平湖,至明代也成了植棉大镇。

  话说黄道婆在幼年时由于家贫,当了人家童养媳,因不堪虐待而外出流浪,竟流落到崖州,今三亚市崖城镇。为了落脚生存,她嫁给了一个姓宋的汉子,随夫姓叫宋五嫂。结婚未满三年,丈夫暴病身亡,她万不得已到城东广度寺当了道姑。后来寺院因遭回禄(即大火)之灾,她又回到宋氏夫家,向黎族妇女们学习种植棉花和纺织技术。有天夜里,她在睡梦中遇到天上织女,受其指点,加上她天资聪颖,人又勤奋,很快探索出一套全新的纺织技术。她改进了原有的织布机,制造出“擀、弹、纺、织”等专用工具,形成了“擀、弹、纺、织”的流水工序。擀,就是擀棉籽。棉花里裹含着棉籽,原来是用手指将棉籽一粒粒抠剥出来,费力又耗时。她发明了能专门擀脱棉籽的“搅车”,通过手摇与脚踏,在铁轴滚动时,棉花塞进去,棉籽便被擀了出来。弹,就是弹棉花,将去籽后的棉花弹松软。原来棉农们使用的弹弓只有一尺五寸左右,因太短而效率低,她改装成四尺长的大弹弓,并改用弹锤敲击绳弦,代替用手指拨弦,这样操作,力度大,速度快。在“嘭、嘭、嘭”的有节奏的敲弹中,棉絮在绳弦上欢快地跳动,弹出来的棉絮就更加蓬松洁净。接下来是纺,就是纺线。她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使效率又提高了两三倍,而且三锭用力均匀,纺出来的纱线质量更有保证。最后一道工序是织,即织棉布。在织布过程中,她又总结出一套“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的工艺流程。她将技艺无私地传授给当地的织布娘们,织布娘在织布机前,一边忙碌地操作着,一边还轻轻地哼着已经流传的民谣:“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梭。两只筒子两匹布,好做衣裳好做裤。”她们能织出众多图案精美、色彩艳丽的棉纺织品,深受人们的欢迎。百姓赞誉这些高档的棉纱为金丝,久而久之,便称黄道婆为金丝娘娘。

  黄道婆晚年回到家乡乌泥泾,她为家乡带回了先进的植棉和纺织技术,很快在平湖、松江一带推广开来,对促进整个长江流域的棉纺织业和棉花种植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被后人誉为“衣被天下的女纺织技术家”。棉农们深深敬仰她,黄道婆逝世后,琼、沪、浙乡民纷纷为这位金丝娘娘立祠奉祀,乌泥泾为她建造了金丝娘娘庙,后来好多地方跟着建造金丝娘娘庙和金丝娘娘桥,以资纪念。清代上海诗人秦荣光作诗赞曰:“乌泥泾庙祀黄婆,标布三林出数多。衣食我民真众母,千秋报赛奏弦歌。”嘉兴新丰镇的地方志也记载着:“自黄道婆带来种棉织布技术后,新丰镇在元代开始种棉,至清代民务农贾,专聚棉花及布,而商来贩之。”新丰秀才徐赋枚有诗咏赞金丝娘娘:“野外人家纺织多,声声机杼不停梭。晓来抱布争赴市,感念丝娘黄道婆。”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