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嘉兴女诗人、女画家陈书以其教子成龙而成为名闻天下的贤母典范,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 清陈书《荷花轴》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嘉兴女诗人、女画家陈书以其教子成龙而成为名闻天下的贤母典范,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其子钱陈群成名后请人绘制《夜纺授经图》更是写满了包括乾隆皇帝在内的名臣权贵们的题跋,至今仍是钱家人引以为傲的荣耀。但是陈书尚有一位姊妹之事却鲜为人知,而且这位姊妹对外甥钱陈群又是极好的,以至于数年后钱陈群极为深情地为姨母的诗集撰写了一篇序言并为之刊刻,这位姨母便是女诗人陈榖。 陈榖,目前还无法确定究竟是陈书的阿姊还是妹子,因不同的史籍有着不同的记载,而她的籍贯也有记载为江苏南汇(今属上海)人,此说则是随其夫君程兆麟而言。 与陈书一样,陈榖也擅长作诗,且有一部诗集——《寓书楼遗稿》,由此可见海盐陈氏家族在子女教育方面并无男女之分。光绪《松江府续志》在《列女传》中称其诗“风骨坚朴,无闺态”。清代汪启淑所编清顺治至乾隆间女性诗人的诗集《撷芳集》中有她的《南湖绝句》,提到了几处嘉兴人都很熟悉的景点: 一篑瓶山枕碧流,数声鸿雁夕阳秋。 寒云合叠烟波外,何处裴公放鹤洲。 与陈书夫君钱纶光不同的是,陈榖的夫君程兆麟出身于祖籍徽州的一个盐商家庭,致富后可能捐了一个官,历任行人司司正、户部浙江司员外、刑部河南司郎中、光禄寺丞,累迁至陕西驿盐道,所到之处,口碑甚好。 因是富商兼官宦人家,所以陈榖的生活境遇比早期的陈书宽裕了许多,据光绪年间《南汇县志》《名迹志》记载,程家“在新场镇北街”有“行素堂”。 程兆麟应该擅长书法,清康熙十六年(1677)任职陕西督邮使者时,曾立石于杨震墓前,并书有“汉关西夫子杨公墓”;康熙二十六年(1687)又为“汉霍去病墓”题铭。 汪启淑在《撷芳集》中保留了钱陈群为姨母陈榖《寓书楼遗稿》所作的序言,这是很珍贵的,因为陈榖的诗集至今未见,而且钱陈群的《香树斋集》亦无此文。 钱陈群在序中叙述了姨母相夫教子的懿行:“太夫人幼承庭训,娴诗礼。其归于程也,霁岩先生历官中外,著迹循良,太夫人实左右之。霁岩先生性慷慨,好施与,不顾流俗毁誉,太夫人实能赞成之。”并感念道:“陈群少时,极被太夫人赏识,陈群每来笋里(南汇旧称)问起居,太夫人辄引陈群坐中堂而饮食之,教诲之。”当钱陈群成进士后,陈榖又有诗寄陈书勉励之:“异时勋业名臣传,少日文章大雅宗。”姨母的勉励对钱陈群影响颇大:“每念太夫人之言,未尝不感激而自勉也。” 陈榖的诗很少见,但是在《撷芳集》中还采录了一首《喜钱甥香树至》诗,足表其欢悦之情: 独坐红梅阁,微吟绿酒杯。 风扶黄鸟舞,人共白云来。 契阔思前事,飞腾见逸才。 经时鱼雁杳,昨夜烛花开。 《国朝闺秀正始集》的“陈榖”条亦有云:“太傅钱文端公陈群,氏姊子也。未贵时,极被赏识,谓他日必以文章名。既贵,乃刊《寓书楼稿》,亲为制序行世。” 陈榖的晚年并不如姊妹陈书一般和顺,有资料记载,程兆麟致仕后,曾遭人诟病,康熙四十八年(1709),因康熙皇帝二废太子之事,曹雪芹的舅公——时任苏州织造的李煦曾上书皇帝密告其程兆麟“今往来苏州、扬州,招摇多事,时有闲言”,不知钱陈群序中所言“霁岩先生之殁也,家中落,构危难,奸人乘隙而起焉”是否因此事而起。所幸的是最终化险为夷,全赖陈榖“搘拄艰难,卒能保门户而教子以立名”。 陈榖之子程玉昆是一位淡泊名利的人,曾担任过仁和场大使,然后便辞官返乡。钱陈群对此亦有说辞:“表弟敬宜负命世才,顾不乐以功名自见,归而课其诸子,有声庠序间。” 南楼老人陈书的事迹在嘉兴方志中多有记载,知者甚众,前些年出版的一册《清芬世守——南楼老人画萃》亦载之甚详,而陈榖的事情只在钱陈群为《寓书楼遗稿》所作序中可管窥一斑。 陈榖并未因自己家境丰裕而不屑与穷亲戚来去,反而很是眷顾照拂;钱陈群亦并未因自己的显达而自高自大,日后蔼然应表弟之请为姨母诗集作序,从中可见海盐陈氏家族的忠厚信达与教女有方,而陈氏姊妹的为人之道亦足可为世人之表率。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