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理发的经历

2024-04-22 09:27 作者:吴顺荣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进入腊月后,尤其是从腊月廿三开始,家家户户开始大扫除,还包括个人卫生,像理发也要在年三十到来之前理好。这令我不免回想起20世纪50年代那些走村串户的剃头师傅。又由此,想起了那句被引申了的歇后语:剃头挑子一头热。用来形容那种一厢情愿的事情。 从前

  进入腊月后,尤其是从腊月廿三开始,家家户户开始大扫除,还包括个人卫生,像理发也要在年三十到来之前理好。这令我不免回想起20世纪50年代那些走村串户的剃头师傅。又由此,想起了那句被引申了的歇后语:“剃头挑子——一头热。”用来形容那种一厢情愿的事情。

  从前我们乡下人理发,多是由这些挑着挑子的剃头匠来完成的。谁也说不清楚从哪朝哪代开始就出现这种剃头方式。据说,吃这碗饭的手艺人多数是祖传的,他们不但推、刮、剪、洗手艺精湛,对修眉、掏耳、修脚等更有一手。每当走进村子,他们一边吆喝“剃头啰——”一边拨动手里的音叉(俗称“唤头”)发出“噌噌”的金属声,那声音柔和动听,穿透力很强,吆喝声与金属声混合在一起,有一种浓浓的市井气息。有谁需要理发,一声招呼,挑子便就近停了下来。

  剃头挑子,是剃头匠的全部“家当”。一根扁担,一头挑着烧热水的炉子和小锅,另一头是盆架和小柜子。架子上搭着毛巾和磨刀用的鐾刀布,盆架上放有脸盆。小柜子做得像个板凳,剃头时可以当凳坐,它的一侧安有三四个带铜拉手的抽屉。抽屉里放着剃刀、推子、剪子、梳子、刷子、肥皂等理发和清洁工具。师傅刚把挑子往廊下头一放,就围满了来剃头的老老少少。无论是光头、平头、西装头,还是三七分头,剃头师傅都能应付自如。那时理发很注重刮脸,水烧热,把一块温热的毛巾敷在脸上,再把剃刀在长长的、油腻腻的鐾刀布上来回磨几下,便熟练敏捷地游走在顾客满脸的肥皂泡沫里,很快一张干净的面孔就焕然一新了。有一副对联:“操毫末技艺不教斯人憔悴古今中外离不得,习顶上功夫能使头面一新男女老幼尽开颜。”这不正是这些老剃头匠的生动写照吗?

  后来,村上从南京过来一位叫张福观的理发师傅,在村上开起了理发店。从此,村民常年的剃头都由他包下来,有一段时间,村里还给每人每月发了理发券,理发的费用由生产队到年底统一结算,外乡的剃头挑子就渐渐地少来了。福观师傅当时正值中年,他的“顶上功夫”虽说不上登峰造极,但绝对称得上炉火纯青。而且童叟无欺,一刀一式十分地道。那时我尚年少,每次去福观师傅那儿理发,他推、剪、洗、刮一丝不苟,从不马虎潦草。我特别钟情于他修脸的手艺,那把锋利的剃刀,在脸上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地游走着,不时发出“沙沙”的声音,像微风吹动柳叶,像蚕宝宝食桑叶,细密而清晰。脸刚刮完,他随即拿起一把精致的工具,一一夹进左手的指缝间,时而用耳扒、耳刀、耳刷掏耳朵、刮耳眼、刷耳道;时而用剪子、剃刀剪鼻毛、修眼睑。临末,还用小刀的刀柄轻轻地叩击你的眼角。虽然像掏耳朵、刮耳眼之类,现在看来也许并不科学,但让人感到十分舒服和惬意,舒服得让人直想哼哼,惬意得使人只想入睡。

  记得在部队那几年,我很少上街去理发。头发长了,星期天到连部把理发工具借来,请会理发的同志理一理,有时干脆同志之间相互给对方理发。虽然理得毛糙些,难看些,但一是方便,二不花钱,还符合部队艰苦朴素的要求。再说,那时的军人对这些并不讲究,反正整天戴着军帽,头发剃过了,脸面干净了,算是对得起自己那颗脑袋了。

  进城工作后,理发当然就离不开理发店了。那些高档一些的理发店,常常门庭若市,理一次发要排很长时间的队。由于职业特殊,工作实在太忙,没有时间花在漫长的等待上,只得选择一些虽处闹市但能够闹中取静的小理发店。这些小理发店装修不精致,门面不华丽,几张老椅,几面镜子,朴朴素素,让人有种亲切感。小理发店的师傅们大多是些年长者,他们从集体到个体,都是些踏过人生坎坷的人,数十年练就的“顶上功夫”,更是出手不凡,快刀在手,一脸自信。凡到小店理发,不管你是何等人物,年长年幼,也不管圆脸长脸,不需要你提要求,他都会为你理出满意的效果来,而且价格低廉、公道,绝不会动辄宰人。在这样的小店里理发,有时还能听到许多在官场上听不到的小道消息、民间趣闻,尤其是那些讽刺时政弊端的顺口溜、民谣,让人过耳不忘,又发人深思。

  令人遗憾的是,如今那些朴实无华的小理发店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各式各样的发屋发廊美容美发厅。价格上贵不算,有的还根本不会理发,光看店名就够你吓一跳的,因为那些店名一个比一个性感:思君发屋、迷你发廊、亲亲发厅……门面装修豪华气派,彩灯闪烁,玻璃窗上贴满袒胸露腹的摩登女郎,店内排坐着浓妆艳抹、身着“露装”的年轻小姐,一个个向你微笑献媚。初看,总也不明白,一个只有两三只理发椅的小店,怎么有那么多年轻漂亮的理发师傅?后来才略知其中奥秘,原来那些发廊相当一部分不仅理发、美容,还开展全身“修理”业务。我是绝不敢进那样的发廊的,总觉得进去后出来就说不清了。所以,我宁愿舍近求远,去找我的一位老邻居为我理发,那位老邻居近年已感体力不支,多次说要歇业,那时我真担心今后该去何处理发。

  六十多年过去了,我理过无数次的发,也进过不少的理发店,见识过许多理发师傅的“顶上功夫”,今天对着镜子梳理两鬓白发时,忽然对自己这个平常脑袋的经历感到惊讶:毫发之间,竟能折射出时代如此的变迁。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