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5年春,我随同海宁市有关领导,在上海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商谈来年召开王国维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及王国维故居开馆相关事宜。
沙孟海《王国维先生墓碑记》 1985年春,我随同海宁市有关领导,在上海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商谈来年召开王国维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及王国维故居开馆相关事宜。 之后,我作为海宁市政府联络员,与王国维先生弟子、上海华师大的戴家祥先生,王国维先生之子、上海医大的王登明先生在上海见面。戴老是浙江永嘉人,是著名的金石文字学家,对导师王国维先生有深厚感情。他们问我,海宁离杭州近,能否请大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为王公写字。我受二老之托,持戴老亲笔书信,去杭州拜见沙老。第一次见沙老,我就觉得他和蔼可亲,神采奕奕。 沙老见信后很热情,亲自搬来一张藤椅,让我坐在身旁。他说: 我与戴先生已有三十多年未曾见面了,都是老朋友了,他是国家的栋梁,我只是个写写字的,算不了什么……三十多年前王(观堂)先生出版的书很多,我经常看王先生的书,王先生的三十多部著作我都看过,我也是王先生的学生。 从这天起,我就成了沙、戴两位老人的“联络员”。 1986年4月,沙夫人病故,沙老也因小腿骨折住院。住院期间,受王登明先生之托,沙老为王国维先生写了千余字的墓碑记,碑文是戴老撰写的。后来,他又为王国维故居题“广业甄微”四个大字。记得当时沙老用了三个多小时将碑文一气呵成,并说,要为文化、教育事业尽义务。 我很受感动,把沙老情况告诉戴老后,戴老也感动不已,特地写了四页长信感谢沙老。 这天,我去拜访沙老,老人家开口就说: 你这个小鬼又去了上海,还把我的事告诉了戴先生,真不好意思,他很忙,却写了封长信给我,他的时间是很宝贵的,真要好好谢谢他。 记得这一天,老人家心情特别好,和我谈了很久,十分高兴和激动。 1987年秋,王国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华师大召开,特邀沙老出席。沙老说,我年纪大了,又患了感冒,医生关照不可出门,只好在家等待会议消息了,并预祝大会成功。 他要我去上海把开会的情况拍摄下来,海宁的王国维故居也拍两张,看了照片后,沙老很满足。在王国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戴家祥先生在发言中赞扬了沙老的为人及带病为王国维先生书写墓碑记和为故居题匾的敬业精神。他还让我把两本王国维国际学术研讨论文书籍带给沙老。 1987年,是沙老最忙的一年。有一天我到沙老家,一进门沙老就把我叫到他的房间: 不知北京王国维的墓碑有否修复?如已修复,可请一个拓碑师傅将碑记拓一份给我,出书要用,我写信给上海的侄子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一点音讯也没有。 我听后说,沙老,我可以去上海。老人家说,经常托你办事不太好。我说,沙老,你出书也是为国为民,我尽点力也是应该的。沙老看拗不过我,便答应了。 就这样,我带着沙老的嘱托,又一次到上海,拜访戴家祥先生。戴老说: 你可先去找王登明先生,如有困难,也可与清华大学史学系的黄延复教授联系,他会帮你的。 我找到王登明先生,他告诉我: 王公墓还未修复,修好后,沙老要的碑拓,他会负责搞好的。 当时,因沙老出书在即,比较急,后经多方努力,从国家文物局借出沙老书写的王国维墓碑记原件,用复印机复印。因当时复印机还未普遍使用,所以,沙老拿到稿件后特别高兴。 从1985年春至1992年春,七年多的时间里,我多次出入沙老家中,与他老人家结成了忘年之交。十多年过去了,往事历历在目,沙老平易近人、宽容豁达的品格和治学严谨、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沙老的第一部书法集于当年10月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发行,王国维墓碑记也同时问世。 王国维墓碑记的问世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好评,影响巨大。现在,沙孟海先生、戴家祥先生、登明先生先后离我们而去。每每注视王国维墓碑记上沙老的墨迹,都让我感动。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