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你要和嘉兴人说:杭州西泠桥畔有苏小小墓。嘉兴人自然是不依的,包括朱彝尊,他有一阙《梅花引苏小小墓》通体白描: 小溪澄,小桥横。 小小坟前松柏声。 碧云停,碧云停, 凝想往时,香车油壁轻。 溪流飞遍红襟
如果你要和嘉兴人说:“杭州西泠桥畔有苏小小墓。”嘉兴人自然是不依的,包括朱彝尊,他有一阙《梅花引·苏小小墓》通体白描: 小溪澄,小桥横。 小小坟前松柏声。 碧云停,碧云停, 凝想往时,香车油壁轻。 溪流飞遍红襟鸟, 桥头生遍红心草。 雨初晴,雨初晴, 寒食落花,青骢不忍行。 这一阕词似乎是对唐徐凝诗的一次隔空呼应: 嘉兴郭里逢寒食,落日家家拜扫回。 唯有县前苏小小,无人送与纸钱来。 当然,中晚唐另一位大诗人刘禹锡显然也要和你说道说道: 忆得当年识君处,嘉禾驿后联墙住。 垂钩钓得王馀鱼,踏芳共登苏小墓。 此事今同梦想间,相看一笑且开颜。 老大希逢旧邻里,为君扶病到方山。 这是刘禹锡晚年时写给友人裴昌禹的《送裴处士应制举诗》,他深情回忆了早年两人在嘉兴为邻,一起垂钓,一起踏芳登苏小小墓,度过了青葱无忧的少年时光。 一个晋代的女子,身世语焉不详,甚至在《玉台新咏》里沉寂了200多年,到了中晚唐一下子得到诗人士子之青睐,她频频出现在诗歌、词曲、笔记中,除了前引,还包括白居易、李商隐、罗隐、李贺、权德舆、张祜、温庭筠等人,这又是什么道理? 苏小小出现的时代,是衣冠南渡的晋代,魏晋风流遗绪,人性觉醒、个性解放,各种思想并陈杂出。江南又远离中原动荡,安宁繁华、山川秀丽,人们相对安逸,具备自由浪漫、任情而动的恣意土壤。一个热情美丽的女子,她的内心渴望与有情人永结同心,不惧生死。她敢于冲破女性狭窄的藩篱,喊出决绝而又坚贞的誓言。真正的爱情是无所畏惧,是担得起为你生生死死、永不放弃。 南朝徐陵收入《玉台新咏》后,苏小小沉寂了200多年,直到中晚唐时期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中唐大历(766)之后,齐梁诗风有了复兴之势,《玉台新咏》的文献效应和审美意趣给苏小小的传播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 唐长庆时(821—824),唐朝国运颓废,由于宦官擅权、藩镇割据、拥兵自重、赋税繁重,可谓民不聊生,统制机构腐朽,王朝已到崩溃边缘。落到个人头上,士人前途暗淡渺茫,心态遂也发生了变化,关注现实转向了关注历史,怀古咏史诗风再显。坚定如磐、美丽如花、哀婉如水的苏小小,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打动着无数士子多情而又敏感的心灵。 在夕阳晚照的时代下,在历史之中找到心灵相契的部分,谁又能说,这凄婉坚贞、无所畏惧的精神,不正是士子们在凭吊古人时,对人生多了一层打量,从如花美眷的逝去中体味出历史的沧桑变化,生出一种深沉的悲凉。对爱情的坚贞不渝,这分明是对精神家园的苦苦追寻与坚守啊! 此后,苏小小成为一个坚定的文化符号,出现在各朝各代的文学作品和传说中。人生无常,而山水如故,苏小小超越生死的洒脱率性,令世人在世事洞明的体察中关照自我,是一种更深的深情。而真正的深情是与万物之情共鸣的。 一簇簇烈焰的凌霄花攀在了旧屋墙上,旧弄堂里沉寂无人,县南街上,各个年代的建筑杂居,同一地点的迥异地名,暗藏着逝去的岁月。暮色越来越浓,小店内有菜香溢出。岁月随着时间无声地流逝,但岁月又神秘地锻造着平凡人生的生机与温馨,蕴藏着永恒动人的诗意。 ![]() 苏小小墓 题唐徐凝诗 吴藕汀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