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乐平,1910年生,海盐县海塘乡黄庵头村人。父亲张舟若是前清秀才,当过小学教师。张家有六人,张乐平是兄弟三人中最小的一个。江南沿海一带给孩子有取乳名的习惯,老大叫大毛,老二叫二毛,老本就叫三毛……
漫画,画中之随笔,画中之小品也,可记事,能抒怀,以形写神,自由挥洒,历来为文人墨客所青睐。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新漫画的鼎盛时期。虽然国内的漫画形式多样琳琅满目,但众多的漫画中,却没有一个让国人真正喜欢的儿童人物形象。而国外的《米老鼠》和《大力水手》等漫画迅速地占领了中国市场。也正是在这个时期,画家张乐平的作品《三毛流浪记》开创了国内漫画的新纪元。 张乐平,1910年生,海盐县海塘乡黄庵头村人。父亲张舟若是前清秀才,当过小学教师。张家有六人,张乐平是兄弟三人中最小的一个。江南沿海一带给孩子有取乳名的习惯,老大叫大毛,老二叫二毛,老本就叫三毛…… 张乐平的母亲平日里喜欢刺绣、剪纸,挣些小钱补贴家用。张乐平爱好画画,是遗传母亲的基因。海盐靠海,因家里买不起画纸,海边的沙滩成了画板,岸边的芦苇就是他手中的一支支画笔。 张乐平十岁那年,母亲患病去世了,家里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困难。张乐平在县城读完小学,父亲就把他送到上海郊区的永源木行当学徒。当学徒却学不到本领,上工时店里的杂活都要干;下工后还要到老板家里去帮忙,看孩子、做饭、洗衣、打扫卫生。老板一家人吃饭的时候,只能站在一旁盛菜端汤,一旦侍候不周,老板不是打就是骂。 白天忙白天累,张乐平只能忍气吞声。夜深人静时,他丝毫没有睡意,拿出笔墨,在纸上认认真真地画了起来。因为没有钱买纸,他悄悄把老板点烟用的煤头纸拿来作画;夏天蚊子无休止地侵扰,就把脚伸进空酒坛里。有一次,老板夜半突然查岗,匆忙之中,张乐平忘了把双脚从酒坛子里抽出来,结果跌了个四脚朝天。老板不但不怜悯安慰,还大发雷霆,狠狠地朝坛子踢一脚,一块碎坛片飞到了他的右耳上,划出一道很深的口子,血一下子流了出来……此后,张乐平一边在印刷厂打工,一边为维罗广告公司绘制广告画,还隔三岔五为一些教科书画插图。张乐平刻苦好学、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久成了三友实业社的一名正式绘图员。 1929年,张乐平又开始向上海的各大报纸投漫画稿。《社会日报》《时代漫画》《时代画报》《新闻报》《新闻夜报》《上海泼克》《独立漫画》《上海漫画》《中国漫画》《漫画界》《漫画之友》等报刊,经常能见到他的作品。1932年,上海爆发“一·二八”事变。抗日怒火熊熊燃烧,张乐平热血沸腾。他拿起手中的笔,用漫画的形式,投身社会,参加抗战活动。他经常与张光宇、叶浅予、黄文农、胡考、陆志庠等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画社会漫画,随着对漫画兴趣的日益浓厚,他一门心思走上了漫画创作的道路。 张乐平最早的“三毛”漫画发表在1935年7月28日的《图画晨报》上,当时的“三毛”还只是一个普通上海弄堂的孩子。他聪明、调皮,偶尔喜欢搞点恶作剧,借以讽刺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张乐平笔下的“三毛”人见人爱,首先是可爱的童真形象,其次是贴近生活让人产生共鸣,最为重要的就是所有“三毛”的漫画,从头到尾都没有任何文字说明,让人一看就懂。那时,社会上的人多半不识字,尤其是不识字的小孩和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他们都能将一组组没有任何文字说明的连环漫画捧在手中,眉飞色舞,津津乐道。 1947年初的一个夜晚,大雪纷飞。张乐平从报馆回家,走到弄堂口,看到雪光映照的昏暗的墙角有三个蓬头垢面的流浪儿,紧紧地依偎在一起,他们披着破麻袋,围着一个小铁罐在点火取暖。为了不让煤渣熄灭,三个人轮流向铁罐里吹气。第二天清晨,当张乐平出门上班时,发现昨晚遇见的三个孩子已有两个冻死了。“这是什么世道!”张乐平的心在流血,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此后,三个苦命流浪儿的形象一直在张乐平的眼前晃动,怎么也挥之不去。为了创作的第一手资料,张乐平几次三番来到陈家木桥。这里是上海的流浪儿集中地。第一天没有人理他,有人甚至还向他翻白眼;第二天张乐平脱掉西装,换了一身旧衣服,买了几副大饼油条,又来到那个地方,坐在地上吃起来。不一会儿,就有几个流浪儿围拢过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他手中的大饼。张乐平将大饼一一分发,与他们坐在一起,亲切地交谈起来,并很快成了朋友。 1947年6月15日,连环漫画《三毛流浪记》开始在上海《大公报》上连载。此后《大公报》的销量急速上升。那时,上海市民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买份报纸,看看三毛今天遇到了什么事。结果报亭的报纸供不应求,销售员只能把最后一份报纸贴在报亭上让路人免费看,结果,画着三毛的那个版面,又被人撕下来悄悄顺走了。当时真不知道有多少家庭、有多少孩子在为三毛的命运而感叹,他们时而忧愁、时而伤心、时而悲愤,一时间三毛的一举一动,竟成了上海周边家长和孩子每天关注的大事。 三毛之所以让千千万万的读者喜爱,不仅仅是因为画家张乐平的杰出艺术成就,更因为他有一颗对社会底层的仁爱之心。自三毛形象问世80多年以来,张乐平出版的各种连环漫画单行本近五十种,累计印数达一千万册以上,至今仍是少年儿童出版社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品。为此,张乐平生前也说过,“三毛就是我童年的缩影,如果没有切身的感受,我就画不出这么受欢迎的作品来!” |
- 上一篇:三鱼堂和“天下第一清廉吏”陆陇其
- 下一篇:金九与南湖船娘(上)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