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十月初一,杭州海关成立,考虑嘉兴是经济富庶的鱼米之乡,是年冬,设立杭州海关嘉兴分关(以下简称“嘉兴老海关”),嘉兴人都称其为“洋关”。
![]() 嘉兴老海关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不得不与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按条约规定,开辟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由此在各口岸设立海关。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清政府又败于中日甲午战争,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增开包括杭州在内的四处商埠。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十月初一,杭州海关成立,考虑嘉兴是经济富庶的鱼米之乡,是年冬,设立杭州海关嘉兴分关(以下简称“嘉兴老海关”),嘉兴人都称其为“洋关”。 嘉兴老海关从建立的第一天起,就与其他海关一样把持在外国人手中。名义上全国海关由总理衙门兼管,各关由所在地主政官员分管,实际上所有海关用人权均落于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之手,各海关正副税务司及帮办等高级职员全由洋人担任。有识之士对海关主权的丧失十分痛心。清大臣薛福成曾在《洋货加税免厘议》中写道:“饷源偏重于洋关,动为外人所牵制,挠我自主之权。” 嘉兴老海关刚建立时,因没有适当的办公场所,暂时设在由杭州海关提供的一艘官船及一艘小船上,在北丽桥下办公,过往船只经过此处,均要受到海关的检查并纳税,所征收的关税汇送杭州海关。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位于市区闸前街西端北侧处建造了占地1.4万平方米的嘉兴老海关。据史载,嘉兴老海关的范围为:南到闸前街北侧,西至运河边,北至一大户人家墙边,东至田园。四周砌有高达两米的围墙,运河边设条石筑成的码头,河岸上建有验货房、货房。码头对面是杉青闸路,可望见落帆亭。 外国人掌控大权的嘉兴老海关,实行整套殖民化海关制度,对聘用的中国下层职员控制极严,且与洋人的待遇悬殊。陈善颐在《帝国主义控制下的浙海关》中写道:海关绝对禁止中国职员参加任何政治活动,也不准反对外国人,要求中国职员忠于海关,而不能提忠于祖国。在海关年终考绩报告上,就有“是否忠于海关”“是否服从”“是否反洋”等项。有爱国思想及进步言论的人,被视为“危险分子”,或被排挤,或被开除。 外国人控制的海关,不仅大肆搜刮中国人的关税,还承担着一个重要任务,为其政府提供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报,以利于外国势力不断渗透。 嘉兴老海关的各项章程都有利于外货倾销,不利于国货,大量攫取嘉兴地方上的财富。20世纪初,包括鸦片在内,洋布、洋米、洋面、洋油、火柴、肥皂等各种洋货通过嘉兴老海关大量流入,充斥嘉兴市场,严重冲击了本来就很脆弱的嘉兴民族工商业。当时,嘉兴曾设有6家报关行,代理商民报关。据《中国经济志》载:嘉兴老海关1932年的出口66.7万关平两,进口149.3万关平两;1933年出口36万关平两,进口173万关平两,可见外货倾销量之巨大。 嘉兴爱国人士面对这种政治、经济侵略,起而反抗。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因为美国歧视、迫害华工,我国各地掀起抵制美货运动,时任同盟会浙江支部长、嘉兴南湖学堂校长的褚辅成(1873—1948)与同为嘉兴人的革命志士敖嘉熊(1874—1908)等,组织起嘉兴各界积极响应。褚辅成还亲自带头上街宣传,张贴标语,带领群众步行至嘉兴老海关,检查美货,反对美货进入嘉兴。 海关建立三十多年后,中国终于有了一位名叫夏廷耀的华人海关税务司。夏廷耀(1892—1949),字雄尘,温州永嘉人。1912年,他考入清政府为培养税务人才、争取税务自主而开办的北京税务专门学校。三年学习期间,家境贫寒的他,边工边读,毕业时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宁波海关工作。他1918年调长沙海关,1920年任杭州海关税务司帮办,在当时,税务司一职是海关主官,帮办相当于助理。1922年,夏廷耀从杭州关调至嘉兴关。在嘉兴任职期间,他对内勤、外勤等下层中国关员都关怀备至,且凡事都亲自出马,深入船埠。由于作风正派,治事谨严,成绩斐然,他在嘉兴任上,破例从帮办职位提升为代理副税务司,开我国海关史上华人担任税务司职级的先河。次年,北洋政府授予夏廷耀嘉禾章六等奖,成为旧中国海关史上唯一获得此奖者。 1926年,夏廷耀离开嘉兴,奉调至上海海关。此后,他先后在福州、兰州、台北和上海海关总署等处任职。夏廷耀毕生从事海关工作,精通中、英、日、德多国文字,清廉自守、严于律己,常教育家人要“楼房能住,草房也能住”。 1933年初,开办了37年的嘉兴老海关撤销。此后老海关旧址办过国货馆和商务图书馆,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为学校所用,2012年东升路改建时被全部拆除,其界碑现存嘉兴博物馆内。但嘉兴老海关——“洋关”,这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地标、这个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的罪证,仍然刻在嘉兴人的记忆中。 |
- 上一篇:金九与南湖船娘(上)
- 下一篇:金九与南湖船娘(下)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