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项忠(14211502),字荩臣,号乔松,嘉兴人,他是嘉兴望族项氏的先辈。明代正统七年(1442),项忠考中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广东按察副使,山东、陕西按察使,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为明代中期名臣。 项家家教甚严,家风纯厚,使项忠从小就立志长大要为国
项忠(1421—1502),字荩臣,号乔松,嘉兴人,他是嘉兴望族项氏的先辈。明代正统七年(1442),项忠考中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广东按察副使,山东、陕西按察使,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为明代中期名臣。 项家家教甚严,家风纯厚,使项忠从小就立志长大要为国效力。他任职期间,一直心怀报效国家,廉洁自守,做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明代正统年间,北方蒙古瓦剌部落经常侵犯明朝领土,掳掠边民,烧杀抢掠。明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明英宗亲自率领大军,北征蒙古瓦剌。 当时明朝国力不足,朝廷又被没有任何军事经验的宦官王振把持,真要打赢这场征战蒙古瓦剌的战役委实很悬。项忠早就看到朝廷的这一软肋,认为应增强国力、加强军事训练后再去和蒙古瓦剌打仗。于是,他和其他大臣联合向明英宗进言自己的忧虑。可明英宗一意孤行,坚持要战,还点名项忠作为朝廷随员,随驾北征蒙古瓦剌。果不其然,由于不懂军事的宦官王振在军中瞎指挥,明军在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大败,随驾出征的英国公、驸马都尉、兵部尚书等五十多名朝廷重臣战死,宦官王振也在乱军中被杀。二十多万士兵死伤无数,大多做了瓦剌人的俘虏,明英宗也被瓦剌人俘虏。项忠也在土木堡被俘。 项忠被俘后,和其他被俘人员一起,被瓦剌人押解到北方大漠深处的蒙古地盘。不知从哪里得来的消息,瓦剌人知道项忠会养马,于是就命令他养马。 面对强敌的压逼,项忠表面上虚以应对,假装应承为瓦剌人养军马,可心里早已盘算好出逃的路径。一天晚上,项忠在给军马喂夜草时,乘敌军警戒有空隙的当口,猛然解开了马圈中两匹马的缰绳,挟持了两匹军马,一匹自骑,一匹备骑,然后拼命地扬鞭催马直向南逃。 项忠骑马在大沙漠跑了很长时间,可大沙漠气候干燥,人饥马乏,马跑不动了,瘫在地上吐白沫喘粗气,再怎么抡马鞭抽也不肯起来跑了。项忠只得放弃了两匹军马,光着脚丫,在太阳的直射下,一直向南,向着明朝方向奔走着。饥渴难耐,项忠偶尔发现有草有水的绿洲,兴奋地跑下水洼,捧起救命的塘水,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猛喝下肚;看见大漠深处有难得的一个蒙古包,他好似看见了生命的救星,一个劲地快步向蒙古包走去,好言悦色地向蒙古牧民讨点干粮果腹……一个出生在富庶嘉兴的名门大族的朝廷大臣,为了回到自己的祖国,竟吃了这么多的苦。这是需要何等的毅力啊! 项忠疲惫不堪地在沙漠中徒步走了七天七夜,终于走出了沙漠,走进了明朝重要边镇的宣府(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当人们看到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项忠,真是有点不敢认他这位朝廷大臣了,只是打心眼里佩服项忠竟有如此精忠报国的意志和毅力。 项忠回到朝廷后,立即被予以重用。景泰年间,他被提拔为分管一省军事的广东副使。其间,他收到一份重要军情,说的是贼寇头子带着数百名喽啰劫掠周边村落,贼寇中有男有女。项忠心里却在打问号:按照常理,贼寇一般是男的,怎么还夹杂着许多女的?莫不是被逼无奈而当了贼寇的家眷。如是这样,这伙贼寇中应该有被裹胁的无辜农民。项忠号令全军将士,对这批贼寇不能滥杀。围剿胜利结束后,经过审讯,发现俘虏中大部分确实是被掳掠的良民。最后,明军将他们全部释放。此征剿大胜,且少伤及无辜,项忠功不可没。 明成化年间,项忠任兵部尚书。奸臣汪直掌管特务机构西厂。汪直的西厂对正直的官吏诬告陷害,有些不明不白地就丢了性命。项忠十分痛恨这些奸臣,于是和其他大臣共同弹劾西厂,皇帝只得将西厂撤销。汪直为此十分忌恨项忠。不久,皇帝又下诏复设西厂,项忠被罢官。不多时,汪直下台,项忠又被恢复职务。这时的项忠对官场的黑暗失去信心,心灰意冷,索性辞官回家,在家居住二十六年。明弘治十五年(1502),项忠去世,享年八十二岁。朝廷赠太子太保,谥襄毅。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