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徵明致仕以来,每日来府上求文、求画、求字者络绎不绝,文彭和弟弟文嘉早已习惯帮助父亲打理这一笔笔雅债。由于见多识广,文家人还掌握了一项绝学书画鉴定。文徵明向来有东南具眼之美誉,古书画的真伪,他总能判断个子丑寅卯。在他的言传身教之下,文彭、
|
文徵明致仕以来,每日来府上求文、求画、求字者络绎不绝,文彭和弟弟文嘉早已习惯帮助父亲打理这一笔笔“雅债”。由于见多识广,文家人还掌握了一项绝学——书画鉴定。文徵明向来有“东南具眼”之美誉,古书画的真伪,他总能判断个子丑寅卯。在他的言传身教之下,文彭、文嘉兄弟也练就了火眼金睛,因此,古董贩子、装裱匠,各色人等,纷纷来文家门下讨“生活”。 项元汴向来倚重文氏父子的眼光。他家富资财,是嘉兴城里数一数二的巨富。中国人向来有买地买房的投资理念,文徵明本人亦是如此。但嘉兴项家,从项元汴父亲项铨那一辈开始,就在投资方面另辟蹊径。当有人建议项铨多购置田产时,他反而认为:“田给食足矣。后世子孙,必有以田累者。”(《寿近谿项翁八十》)田产留给子孙,势必会给他们造成负担。这又怎么理解呢?项铨的资产配置理念或许与当时税赋、徭役的摊派方式有关,田产越多,需要承担的税赋、徭役就越多。所以,在项家父子看来,金石书画,不单单是欣赏把玩的雅物,更被赋予了与生俱来的金融属性。而身为文徵明长子,文彭就扮演着中间人的关键角色,他既有专业眼光,能精准鉴别各类金石书画的优劣真伪,又深谙行业门道,对人情世故极为练达,能游走于富贾巨商、文人雅士、工匠艺人之间,帮助买卖双方达成了一笔笔满意的交易。 这一年,项元汴三十四岁,正是年富力盛之年,他的收藏在文家父子的精心提点之下,已初具规模,逐渐有了“海内风雅之士,取道嘉禾,必访元汴,而登其所谓天籁阁者”(《嘉禾徵献录》)的气派。他常邀请文彭至府上小叙,共赏佳作。若有古董贩子送来新货,文彭也会去信诚邀项元汴一同赏鉴,再慢慢决定是否有购买之必要。两人时不时书信往来,有时候,项家人送来信札的同时,还会捎来项府上的大米、鲜鱼。兴之所至,文彭也会为项元汴写几幅草书,作为答谢。项元汴与文彭的儿子们年龄相仿,可文彭从未将其当作晚辈看待,每通信札的上款,总以“墨林尊兄”称呼,既有他公事公办的职业风格,又见同好之间的惺惺相惜。 转眼已是六月季夏,文彭来嘉兴已满半年。从严寒至酷暑,这半年来,项府和府学之间的这条集街,是文先生频繁往来的主干道。六月三日那天,项元汴请文彭至退密斋小酌。和天籁阁一样,项府这退密斋亦是典出《庄子》,项元汴那方“退密”朱文葫芦印,也是请文先生操刀的。 今日聚会的主角,是嘉兴的地方名产——槜李。 “槜李”,文彭并不陌生,“墨林兄,槜李乃嘉禾名果,屡屡听你提起,今日总算可以一饱口福。” 见家仆端上果盘,其中颗颗李果圆润饱满,果皮殷红偏紫,表面披白色粉霜,点缀金黄斑点,质地温润细腻,透着丝丝凉意,“槜李嘉禾旧名,这果子别处寻不着,吾禾独有。”说起特产,项元汴颇为得意。 文彭小心翼翼地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拿起一颗槜李,放在左手掌心欣赏起来。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