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嘉绢记忆里的时光传奇

2025-11-26 10:37 作者:张进喜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南湖天地成为禾城新地标后,吸引了不少市民休闲娱乐、悠然信步。十月金秋,我总想到南湖岸边走走,倒不是去欣赏湖滨的水乡景色、品尝江南的特色美味,而是去参观嘉绢记忆展馆。在绢纺厂工作多年的老同学告诉我,历经风雨的百年老厂房仍保留着,而且焕发出别

  “南湖天地”成为禾城新地标后,吸引了不少市民休闲娱乐、悠然信步。十月金秋,我总想到南湖岸边走走,倒不是去欣赏湖滨的水乡景色、品尝江南的特色美味,而是去参观“嘉绢记忆”展馆。在绢纺厂工作多年的老同学告诉我,历经风雨的百年老厂房仍保留着,而且焕发出别样的新生。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我走进“嘉绢记忆”展馆,开启了一段岁月的记忆,领略了时光的传奇。其实我直到高中毕业,对绢纺厂的认识还是模糊的,只知道该厂很大、很有名,在南湖东岸,隔湖与烟雨楼相望。当年,我们到湖心岛游玩,总要在盐仓桥北的摆渡口乘船。绢纺厂就在盐仓桥南,厂门高大气派,厂区很是进深,似乎一眼望不到头,但我没进去过。我们老家没一个邻居在这里上班。我下乡插队后,农闲时节会回城休息几天,就约上同学去小南湖喝茶,看到南湖路上成群的女工骑着自行车“叮铃铃”响成一片,那个神气劲真让人羡慕。同学告诉我,她们不是绢纺厂就是毛纺厂的工人。看到“五大厂”工人上下班,我们下乡知青只有站在路边等她们骑过。后来开展“振兴中华读书活动”时,我跟随市总工会领导去过厂里,看到漂亮的青砖红瓦洋楼、锯齿形屋顶的生产车间,甚觉新奇而又不便多问。绢纺厂给我留下的神秘印象那时还在。

  走进“嘉绢记忆”展馆,墙壁上各个年代的照片、图表、文字介绍,还有最初建厂的界碑、日军投降后遗留的保险箱以及老工人使用过的工具,橱窗内摆满的获奖证书、奖章,一切都有了初步的答案。这座始建于1921年的老厂,前身为纬成股份有限公司嘉兴裕嘉分厂,由著名实业家朱光焘创办,也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绢丝纺织厂。

  1937年11月嘉兴沦陷,更名后的纬成利记绢纺厂被日军侵占,工厂失火,精纺车间全部烧毁,锅炉房、宿舍损失惨重,后被日本在华公司强行收购,改名为“钟渊公大实业株式会社公大第八厂”,生产军需品,纺制苧麻、绢棉混纺。此后又以络麻为原料制造麻绳,实际上已成为日本海军的附属制绳工场。抗战胜利后,当时的经济部苏浙皖区特派员办公处派员接管了全部敌产,更名为“中国蚕丝公司第二实验绢纺厂”,隶属中国蚕丝公司领导,注册商标“红梅牌”,成为外销为主、内销为辅的官僚资本企业。

  1949年5月7日嘉兴解放后,华东贸易部派军事代表来厂接管,隶属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中国蚕丝公司领导,成为国营企业。次年7月1日,由原来的中国蚕丝公司领导,改由中央人民政府纺织工业部华东纺织管理局领导,并更名为国营嘉兴绢纺厂,生产的“红梅牌”绢丝闻名海内外。介绍到新中国时期的发展,陪同参观的绢纺厂老职工王云祥自豪地说:“20世纪80年代,无论是规模、产能,还是品质、产值都引领全国潮流,产品畅销欧美、亚非各国和香港、澳门等地,上缴税收全市第一,曾占上交市地方财政的30%。出口创汇占浙江省九分之一,也是全国最佳效益五百强单位。”

  参观到后来,望着墙上诸多的荣誉证书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王云祥动情地说:“有时候很感动,想想又觉伤感,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厂因为‘大而全’,所以掉头难,但它曾经的辉煌历史,这是不可忘记的。”听了他时而激情、时而遗憾的叙述,我对绢纺厂的前世今生有了大概的了解。我原来只知道嘉兴“五大厂”厉害,“五大厂”工人神气,却不知有这么多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我忽然觉得,绢纺厂的兴起、发展、变迁,不就是嘉兴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吗?

  坐下喝茶时,我问老同学:“老王对嘉绢的历史怎么这么熟悉?对老照片上的员工如此了解?”她告诉我,王云祥1972年从下乡上调至嘉兴绢纺厂精纺车间当保全工。当时的他,业余时间穿梭于厂电影放映队做跑片员和篮球队当教练,哪里有文体活动,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后来他调入厂设备科,专门负责设备的管理、引进和采购工作,同时还承担厂办的外协接待。他办事热情周到,受到大家好评。

  南湖东岸绢纺厂区块的开发改造,老王又成了建设“南湖天地”,创办“嘉绢记忆”展馆的热心人。在建造期间,他头戴安全帽每天要看展馆工程进度。展馆筹备工作中,热爱摄影的他不仅提供了大量珍藏多年的老照片,还与筹备组同事一起策划展馆布局、收集实物和照片。同时还去市档案馆借阅资料,复印材料;到老同事家拜访,收集珍藏的奖状、证书、奖章与历史老照片。

  2023年4月,嘉绢志愿者队伍成立后,作为队长的王云祥,更是起早摸黑为展馆的运行呕心沥血。每周双休日和法定节假日都是由嘉绢志愿者值班,为游客讲解嘉绢故事。轮到值班日,王云祥总是第一个到展馆开门,他把展馆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根据节日变动更换照片内容。“五四”青年节到了,就把共青团的活动照片换上墙;“六一”儿童节到了,就把幼儿园的照片换上墙;“七ㅡ”前夕,又将党建老照片换上去,竭力丰富展陈内容。

  其实,保留一座老厂房是理念上的认识,是对城市文脉的传承。修复老厂房也不复杂,遵循纺织企业固有规律就可以了,难的是照片的收集、实物的找寻、资料的翻拍,但王云祥带着对绢纺厂刻骨铭心的深厚情怀,满怀传承嘉绢精神的一腔热血,花了整整两年时间,带着一班热爱嘉绢的老职工搜集完成了展馆的资料、实物,才有了现在的精彩展陈。97岁的全国劳动模范丁彩英,看着老照片中的自己而动容;远在香港的周茜看到外婆金婉贞的照片,百感交集地流下了热泪。

  站在南湖之畔,我欣喜地看到,绢纺厂旧址不仅是嘉兴目前保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近现代工业建筑群,更是“南湖天地”中难得的历史记忆。三层砖木结构的原料仓库、锯齿形屋顶的生产车间、青砖红瓦的西洋小楼,这些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厂房,作为绢纺工业遗址的象征,让老嘉兴人回味到了昔日五大国营企业的辉煌。

  是的,时代的篇章已经翻过,新的片区正在崛起。南湖之滨的老厂房承载着多少嘉绢人的美好回忆,更是那个时代纺织工人群像的缩影。“嘉绢记忆”展馆展示了百年的传奇厂史,也留下了几代人的青春与汗水。

  时代在进步,昨日的嘉绢辉煌不再,然而它始终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