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塍镇中北大街东端,东西向跨市河的问松桥,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古石桥。相传南朝梁代,此处即有木桥一座,现存桥梁于清道光壬寅年(1842)重建。 问松桥为单孔石拱桥,桥体以武康石为基,青石作栏,每块石材均镌刻匠人印记,见证着古代施工者的
新塍镇中北大街东端,东西向跨市河的问松桥,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古石桥。相传南朝梁代,此处即有木桥一座,现存桥梁于清道光壬寅年(1842)重建。 问松桥为单孔石拱桥,桥体以武康石为基,青石作栏,每块石材均镌刻匠人印记,见证着古代施工者的工匠精神。拱券采用嘉兴地区极少见的分节并列砌筑法砌置,结构精密如鲁班锁。拱肩处设有雕刻纹饰的横系石一对,用以联系加固两侧山花墙。桥顶为方形平台,正中雕刻“轮回”图案,两侧砌成靠背式栏石,可供行人小憩。桥东堍建有一座涵洞,可帮助排水泄洪,涵洞与桥身连成一体,成为整座桥的组成部分。 从远处眺望,桥型舒展、优美、古朴,人们常将其用作为新塍镇的标志。1956年,桥梁专家茅以升考察江南古桥时,特别赞誉其有“拱肋如弓,力贯千秋”的结构之美。 问松桥历经百年沧桑,有一段南朝旧事值得一说。传说梁敬帝年间,将军裴忌率军追敌至此,但见桥西松涛如怒,风过处万枝低垂,似在摇头示警。将军勒马长叹:“前不可去耶?”话音未落,木桥轰然断裂,松声咽住了刀兵之气,也咽下了一场生灵涂炭的劫难,因之后来此桥得名“问松桥”。明代诗人许恂如有诗云:“垂虹蜿蜿水溶溶,耸壑惊看百尺松。忽解点头军散去,论功应晋大夫封。” 问松桥还与宋高宗赵构有一段传说。据传,赵构在逃亡过程中曾在此桥跪拜问天,求得松树指引方向,最终脱险,遂命地方官员重修此桥,故民间又俗称其为思皇桥。至今,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仍在当地人口中代代相传。 手指抚过问松桥桥栏上那些残缺的纹路,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痕迹。那些历史故事,现在成了街坊邻居茶余饭后的谈资,或是游客相机里的风景。 这座历经数百年的古桥,不仅是江南水乡的交通要道,也默默见证着新塍镇的变迁。夕阳西下,问松桥下泛着粼粼波光,“一桥阅尽沧桑事,千载犹逢松涛声”。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