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越灭吴后,传说西施逃出吴宫,与功成身退的范蠡泛舟五湖,终老烟波,于是以范蠡、西施来命名的山川河泊遍及江浙一带。 在桐乡,以范蠡来命名的湖泊即有两处,清光绪《桐乡县志》载,范蠡湖有二,一在千金乡,中有小洲,一在濮院。濮院范蠡湖在镇南,《濮川残
越灭吴后,传说西施逃出吴宫,与功成身退的范蠡泛舟五湖,终老烟波,于是以范蠡、西施来命名的山川河泊遍及江浙一带。 在桐乡,以范蠡来命名的湖泊即有两处,清光绪《桐乡县志》载,“范蠡湖有二,一在千金乡,中有小洲,一在濮院。”濮院范蠡湖在镇南,《濮川残志》说,“范蠡湖在幽湖南曲,少伯(即范蠡)功成后载西施出五湖居此。”清代中叶,运河陡门一段筑坝堵水,幽湖失去水源,日渐淤积而为泽地,现早成村落。清咸丰间,濮院文人沈涛撰《幽湖百咏》,中有“范蠡坞”诗,“槜李城荒何处寻,桑榆满野昼阴阴。五湖一舸飘然去,范蠡坞南春水深”。千金乡即今屠甸一带,千金范蠡湖至今仍完好无损,在今屠甸镇万星村(旧称蠡湖村)。湖泊大约二三十亩,旁边野芦丛生,湖中原有小洲二,今存一,上面杂树葱茏,远望湖面,微波荡漾,常有渔舟来往,此景颇有古意,也相当入画。 《史记》记载,勾践已平吴,范蠡遗大夫文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范蠡深知与勾践相处,只可同患难不可同享福,遂退隐江湖,远离政治,开功成身退之先河。后人曾作《范蠡湖》一诗称赞其明智,“乌喙深知不可亲,功成只合老江滨。五湖剩有闲风月,甘作鸱夷寄此身。” 屠甸范蠡湖附近还有两个与西施有关的小地名,胭脂汇和汰脚湾。传说此二地是西施洗面濯足之地,清光绪《桐乡县志》摘录《徐畿集》的有关记载。“胭脂汇在千金乡,有胭脂汇桥可据,濯足滩即在胭脂汇东,浮鞋桥西”。汰脚湾现作为一个自然村的村名,仍在沿用,位置即在范蠡湖北。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