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绣塔,最早见于南宋诗人张尧同《嘉禾百咏》之六十四《学绣塔》:孤塔岧峣立,犹传学绣人。五湖如好在,针线不胜春。 至元《嘉禾志》卷五溪潭载:学秀堰,在(嘉兴)县西南九里。考证:旧传西施学绣于此,故名学绣。今为学秀,讹也。姑两存之。 从记载来看
学绣塔,最早见于南宋诗人张尧同《嘉禾百咏》之六十四《学绣塔》:“孤塔岧峣立,犹传学绣人。五湖如好在,针线不胜春。” 至元《嘉禾志》卷五“溪潭”载:“学秀堰,在(嘉兴)县西南九里。考证:旧传西施学绣于此,故名学绣。今为学秀,讹也。姑两存之。” 从记载来看,学绣塔的由来,最初是西施于赴吴途中,在嘉兴运河边学刺绣,故有学绣村之地名。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云:“学绣女儿行水浔,遥看三塔小如针。并头菡萏双飞翼,记取挑丝色浅深。”(原注:城西学绣里,俗传西子入吴,刺绣于此。) 后经一代又一代文人敷衍其事,主角又从西施渐变为婢女岳秀(鹤秀),光绪《桐乡县志》载:“嘉兴桐乡间运河塘上有学绣塔。故老相传,有岳家婢名秀,于道中救济某生,生德之。后及第,欲娶为妻,而秀已死,生于埋骨处建塔为报,名岳秀。” 乾隆年间徐承烈(即清凉道人)所著《听雨轩笔记》卷四《鹤秀塔》载:“嘉兴三塔湾之上二十余里,有塔孤峙于官塘之侧,上下七层,约高十余丈,中层镵刻‘鹤秀’两大字,面临大河,背后皆田,旁无庵院。予昔过之,疑为土人镇压风水而设,然未晓塔名所取意义。后问之秀水朱方英,朱云:‘塔非为风水设也,盖有故事焉。’”接着,徐承烈根据朱方英所说,写了一个故事:顺治间,诸生裴某附舟夜过皂林,行李尽为盗劫,遇婢女鹤秀救济。次年裴某中乡科,会试联捷,选授浙江某县令。道经其处,心念鹤秀,入村访之,得知鹤秀遭诬陷而屈死。惆怅之余,于赠物处造一塔,名“鹤秀塔”。 嘉兴方言中,“岳”“鹤”同音,鹤秀又传为岳秀。学绣塔的几个版本,在民间广泛流传,影响深远。 于源《灯窗琐话》卷三载:“鹤秀塔,在三塔寺西,一作学绣。相传西施学绣于此。鹤秀者,城西某婢名也。”清末民初嘉兴文人吴受福也有记载:“学绣堰在秀水县西南九里,旧传西施学绣于此,故名,今为学秀,讹也。并作诗云:‘越王不教壮士战,但教西施压针线。馆娃宫筑犹未开,槜李又起梳妆台。学成刺绣持何用,吴国幅员待剪裁。君不见,西施停针台上卧,十万横磨锋已挫。可怜锦绣好河山,却被美人暗挑破。’” 清代桐乡戏曲作家沈志云,号淡山,能诗善画,工词曲,著有《学绣塔传奇》,可惜这个戏曲未能流传下来。 鹤绣塔濒临运河,位于原嘉北乡(旧时为学绣乡)殷秀村,约毁于太平天国时期。“学绣塔”于2016年重建,位于秀洲区中山西路的运河文化公园内,高五层。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