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诗话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诗话 > INTRODUCE

朱大熙诗词遗墨赏读

2020-08-26 15:32 作者:来根友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清诗大有竹垞风

  朱大熙先生素以书法艺术名世,然而,当年届九七的周退密老人读罢《朱大熙诗画文集》之后,却慨然赋诗一首道:“愧然望百一衰翁,文字自娱非自雄。喜有嘉兴老名士,清诗大有竹垞风。”竹垞即指清代(嘉兴)大诗人朱彝尊。其诗风格醇雅,可谓博大精深,曾为一代之冠、骚坛共仰。而周退密这位世纪老人,现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是中国文史研究领域的耆宿之一。他不仅是一位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词家,著有《退密楼诗词》传世。那么,为何他读了朱大熙的诗词遗墨之后,会有如此强烈的感受、如此之高的评价呢?

  《朱大熙诗画文集》收入作者的诗词作品总数约百首,总的印象,诗风淡雅清逸,尽管严整,却颇有情趣,且辞美、格高、情真。我原以为,作者的诗词艺术,不过是其书画之余的漫然遣兴而已,待我反复梳理研读了他的全部诗作,我才明白,作者不仅仅切实回应了传统诗道之“诗言志”,而且,在诗艺上精益求精,再三推敲,颇具功力。其中特别要郑重提出来的是,他的论书绝句近二十首,堪谓经典之作,若非对自己长期的翰墨生涯深有体悟并具备相当的诗词功力,据我看来,恐难臻此境界;其诗笔空灵超脱,举重若轻,似获韵外之致,应非庸碌凡辈或在书法界诗坛上资历尚浅者能为。故其赫赫“书名”应该难掩其卓卓“诗名”。

  世人常谓“成功的男人,背后总站着有力的支持者”,此处我是指其夫人静庵女士。夫妻俩相敬如宾、琴瑟调谐;大熙兄生前多有吟咏,如《寄静庵调寄忆秦娥》、《七夕后一日作》等均有信息透露。夫妻俩在翰墨诗词的学习或抒写上相互切磋,别的且不说,至少大熙兄在诗词艺术上的提升,获益于其夫人处甚多。请看:“夜来书伴青灯读,易安风骨清如玉。”——大熙兄当然是有感而发,绝非无病呻吟。大熙故世后,其遗作的整理出版工程(《朱大熙书法集》《朱大熙诗画文集》),夫人静庵女士功莫大焉!

  限于篇幅,且看此四首论书绝句吧:

  把笔轻灵腕放松,
  平铺起伏势从容。
  任他使转锋多变,
  力在毫端意在胸。
  
  学书也似学参禅,
  水到渠成本自然。
  不用三秋问收获,
  砚台磨得几分穿。
  
  效果争奇上展厅,
  冷碑残简费经营。
  案头不屑兰亭味,
  蕴藉风流写性灵。
  
  墨守晋唐未足珍,
  非秦非汉更欺人。
  功夫到处风神老,
  不创新时自创新。

  在论书绝句中,我最欣赏以上四首:措辞纯朴而含义深邃。周退密老先生称誉之“清诗大有竹垞风”,断不是无端矜饰,朱彝尊向以典雅标格著称,然其《鸳鸯湖棹歌》却民风沛然,故而涉及。可以联想起黄遵宪的名句“我手写我口”,大熙兄的诗句仿佛是从胸臆间流向笔端,可称性灵所向,此乃诗艺成熟的表现,同时也显露出其探得书法精髓,已获骊龙之珠。又想起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从某种意义上说,大熙诗虽在论“书”,又何尝不是在论“诗”?后面的两首,既可从“学书”解,亦可从“学诗”解,甚至还可从“学画”解,齐白石曾谓“似我者死”,岂非“案头不屑兰亭味”、“墨守晋唐未足珍”之意?大画家语意直率,而大熙就蕴籍多了。凡为诗者,表现手法讲究含蓄,意在言外,并不直说;因“直说”乃诗家之大忌。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古人云:“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元代·杨载·《诗法家数》)另外,四首诗均严合章法,“起、承、转、合”,运用纯熟。

  古人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之说,可见炼字之功在诗词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然真正把握此功,却非易事,此乃多种艺术素养的综合体现,需生活思想成年累月的历练与诗词文学修养的积累。我想,倘非先生对诗词艺术的那一番千淘万漉的炼饰、伐毛洗髓的苦吟,我们将是无缘赏读如许奇句佳句与妙言的。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