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嘉兴方言里,把“叫我做啥”说成“叫我做撒”,也就是把翘舌音的“啥”字读成平舌音的“撒”。
![]() 讲述人 王惠芬 86岁 石门镇粮管所 在嘉兴方言里,把“叫我做啥”说成“叫我做撒”,也就是把翘舌音的“啥”字读成平舌音的“撒”。而在桐乡,这个“啥”字又有不同的发音,在桐乡话里的发音是“gáng”,把“叫我做啥“说成”叫我做gáng”。说起这个发音,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从前,石门镇上有户富人家,家里有个独子。这孩子秉性聪明,虽然没有上过私塾,拜过老师,却已经认识了不少字,也因此,这孩子非常自傲,认为自己的聪明才学已经是天下第一,把所有老师都不放在眼里。到这户人家来教他读书的老师,不是被他的傲慢给气跑了,就是被他给赶跑了。父母很着急,在无可奈何的同时,还是四处打听有名的先生,希望能管教住这孩子。 终于,这户人家的一个亲戚给推荐了一个上海来的先生,据说这位先生不仅博学多才,而且教书有方,更能制住各种各样的顽劣学生。于是,富人家很高兴,立马聘请他来执教。 开学的第一天,这顽童就想给新来的先生一个下马威。他跳到桌子上,不叫“先生”,没有礼貌地说:“喂,这gáng字怎么写?写得出,我就让你教下去,写不出,马上给我滚蛋。”这先生一听,也不生气,却是胸有成竹地一边用毛笔写字一边说:“这么简单的字,连乡下人都写得出来,还亏你问得出这么简单的问题!”话音刚落,先生就写下了“磵”。顽童一看,急了,说:“哪里有这个字啊!你瞎造的!”先生不急不忙地说:“我不和你争论,我把字挂到东高桥堍墙上,看看大家识不识得这个字!” 说着,先生就真的把这字挂到了东高桥堍墙上,果然,有很多人围了上来,纷纷讨论起来,“这个gáng字?(这是什么字?)”实际上,大家都不识得这个字。可那不知情的顽童在一边听到了这个读音,还真以为先生写的这个字就是读“gáng”,心里开始佩服起先生来。从那以后,这顽童再也没有自傲过,规规矩矩地跟这先生读书,不任性闹事了。 事后,那先生告诉人们,“磵”字是石门方言,本来并没有这个字,但是为了让那顽劣的孩子听话服帖,才灵机一动,想到了石门白话,造出了这个“磵”字。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