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民间故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专题故事 > 民间故事 > INTRODUCE

子规的传说

2024-06-24 10:47 作者:何志荣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子规鸟就是杜鹃,是四声杜鹃的别名。它通人性,嘉兴百姓又唤作宝宝看火,那是因为在蚕宝宝进入出火时期,它的啼鸣最为响亮,故有此称。子规鸟的啼声有四个音,听起来既引人注意,又十分伤感。以前,每当听到子规的啼鸣,蚕妇们便会滔滔不绝、有声有色地讲一

  子规鸟就是杜鹃,是四声杜鹃的别名。它通人性,嘉兴百姓又唤作“宝宝看火”,那是因为在蚕宝宝进入“出火”时期,它的啼鸣最为响亮,故有此称。子规鸟的啼声有四个音,听起来既引人注意,又十分伤感。以前,每当听到子规的啼鸣,蚕妇们便会滔滔不绝、有声有色地讲一个流传久远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嘉兴东郊农村户户养蚕,家家种棉,有“吃饭靠稻田,用钱靠蚕棉”的俗谚,特别看重养蚕种棉。在蚕养到三眠时,也即“出火”,这是饲蚕的关键期,不仅用叶量大,而且蚕易得病,须日夜伺候。此时的棉田也开始需要锄草,加强管理,所以活儿特别繁忙。传说在伍子塘畔有家姓杜的兄妹,阿哥叫阿宇,阿妹叫阿娟,父母早亡,兄妹俩十分勤快,日子还算过得去。后来哥哥结婚,娶了嫂嫂,第二年哥哥外出跑单帮,很长时间不在家。嫂嫂提出要分家,所有蚕架、蚕匾等蚕具都归了她,小姑阿娟仅分得两只叶篰;三亩棉田,靠近伍子塘边的两亩被嫂嫂占有,小姑分到的一亩,在老坟旁。

  那年姑嫂俩依然看着蚕,嫂嫂看了一张,小姑看半张。蚕忙到了,嫂嫂说,“你只看半张,活儿少,我忙不过来,你须帮我。”蚕宝宝到了“出火”期,是一刻也不能耽搁的,嫂嫂催着小姑既要饫宝宝,又要出砂,即清理蚕屎,稍许离开一步,就被喊得哇哇响。结果嫂嫂家的蚕宝宝,生长均匀,个个健康,后来茧子采到八箩筐,喜获丰收。而小姑家的蚕宝宝,饿死一半多,存活者皆是病恹恹的,瘪塌塌的茧子不满一箩筐,小姑欲哭无泪。茧子刚采完,农事已进入“时里”,农谚有云“头时七、二时五、三时三”,指“时里”这段时间共十五天,正逢黄梅时节,天气多雨,棉田里百草疯长,必须抓紧锄掉。最好在“头时七”的七天里就将草锄掉,如果锄不完,在“二时五”的五天内就必须抓紧,再锄不尽,就只有到“三时三”的最后三天,这时就得起早落夜干了。由于哥哥还没回来,嫂嫂又逼着小姑先替她家锄草。嫂嫂家的棉田在“头时七”的七天中锄了两遍,杂草锄得清清爽爽,而小姑家的棉田,长梗茅草已盖过了棉苗,小姑便向嫂嫂提出要去锄自家的棉田,可嫂嫂不允,要她去锄新长出来的细草。又过了五天,嫂嫂家的棉田,杂草已变成肥料,棉苗长势很好,小姑家的棉苗已被杂草吞噬了。剩下最后三天,嫂嫂才同意让小姑去锄自家的棉田。从蚕忙到棉忙,小姑阿娟一直在忙嫂嫂家的活,就在“三时三”的最后一天,小姑竟累死在棉田里。

  哥哥阿宇回来后,知道妹妹是累死的,便到妹妹的坟头去痛哭,哭得口吐鲜血,嫂嫂也假惺惺地去嚎了三声。这时坟墩旁的苦楝树上,突然飞来一只鸟,对着哥嫂俩连连鸣叫,初听其音好像是:“宝宝看火,勿看错过!”后来又好像是:“嫂嫂忒乖,姑姑累煞!”叫声一停,那鸟扑打着翅膀向哥嫂家飞去。那哥哥阿宇还正出神细听,嫂嫂却已吓得魂飞魄散,一头栽倒在坟头,再也没有醒过来。左邻右舍说,这是小姑阿娟回来找阿嫂算账,这鸟是阿娟的化身,所以后来人们便将这鸟叫做杜鹃。也有说,这是小姑阿娟在规劝阿嫂,请不要这样做人,故又称此鸟为子规。

  以后,每逢蚕宝宝进入“出火”期,子规鸟就会在远处啼鸣,那“宝宝看火,勿看错过”的呼唤,是在提醒蚕娘,要勤于饲蚕,当心错过时辰。到了“三时”时,子规鸟又会喊话:“嫂嫂忒乖,姑姑累煞!”则是在警示规劝人们,不要学习这个有违人情的恶嫂,忒乖了会遭报应的。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