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民间故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专题故事 > 民间故事 > INTRODUCE

谈迁为父采草药

2024-06-12 09:13 作者:童程东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谈迁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史学家。他的父亲谈于庭在二十七岁时取得杭州府学诸生资格,后虽科举不第,但学识丰富。谈迁出生时,谈于庭已经三十八岁,品行优良、学识渊博,有足够的学识和精力教育其子。谈迁十五岁时取得海宁诸生资格,与父亲的言传身教是有很大关

  谈迁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史学家。他的父亲谈于庭在二十七岁时取得杭州府学诸生资格,后虽科举不第,但学识丰富。谈迁出生时,谈于庭已经三十八岁,品行优良、学识渊博,有足够的学识和精力教育其子。谈迁十五岁时取得海宁诸生资格,与父亲的言传身教是有很大关联的。

  有一年,谈于庭得了严重的痢疾。虽多方求医,但是收效甚微。他终日躺在床上,仍然不忘教育谈迁好好读书。谈迁见父亲病重,他十分焦急。读书之余,他多次拜访附近郎中,翻阅医书古方。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有郎中告诉他,高阳山悬崖上有经年的辣蓼叶,是治疗痢疾的圣药。

  谈迁听了,告别父亲,背起竹篓就出发了。大约走了一天时间,来到了澉浦高阳山下。天色已经暗下来,他采了点野果子充饥,在附近的农民家里借宿一晚。

  第二天一大早,旭日东升,朝霞映红了大湖。谈迁顾不得欣赏眼前的景色,穿上草鞋,开始登山。一路上,荆棘刺破了他的衣裤,割裂了他手上的皮肤,他浑然不觉。脚上起了血泡,他停下来,在小溪边用竹尖挑破,用草药敷上,再喝上几口泉水,继续赶路。遇到没有山路的地方,他还得抽出随身带着的镰刀,开辟出一条新路来。

  两个时辰后,谈迁来到了高阳山山顶,遇上了两位采药的老农。他恭恭敬敬地作揖行礼,问:“两位大叔,请问百尺崖在哪里?”

  他们看看眼前的少年,其中一人奇怪地问:“年轻人,你到百尺崖干啥去?”

  谈迁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恳求他们告知。

  那位老农说:“真是一位孝顺的儿子,跟我来!”

  谈迁跟着他俩爬陡坡,跨溪流,攀悬崖,终于来到了百尺崖。老农说:“后生啊,你想上百尺崖,就得抓住那一根万岁古藤,千万不能松手,切记切记!”

  谈迁听了,收拾一番,抓住古藤向上攀登。到了半空中,他感觉有点头晕,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镇静下来继续攀登。约莫一炷香的时间,他站在了崖顶。在草丛中寻觅了半天,终于采了一大把辣蓼叶。

  他小心翼翼地放进竹篓,手脚并用,沿来路返回。

  谈迁谢过两位药农,顾不得擦去额头的汗珠,踏上了回家的路程。傍晚,他回到了家中,按照郎中的指示,熬制汤药。他扶起父亲,一勺一勺喂给他吃。经过半个月的调理,谈于庭的身体渐渐康复了。

  从此,谈迁晓行夜宿、不辞劳苦为父亲采草药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