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梅家荡的蚬子,壳薄,肉肥而嫩,远近闻名。梅家荡的蚬子为啥比别处好?故事出在中国一大美女西施的身上。 西施帮助越王勾践打败了吴国,完成复国任务后,与范蠡一起隐居到嘉兴城南的一个小湖边。她每日清晨,对着青铜镜梳妆完毕,便提着篮儿到湖边去浣洗衣裳
梅家荡的蚬子,壳薄,肉肥而嫩,远近闻名。梅家荡的蚬子为啥比别处好?故事出在中国一大美女西施的身上。 西施帮助越王勾践打败了吴国,完成复国任务后,与范蠡一起隐居到嘉兴城南的一个小湖边。她每日清晨,对着青铜镜梳妆完毕,便提着篮儿到湖边去浣洗衣裳。在湖对面,总是见到一位衣衫穿得很破的老婆婆在叫卖蚬子。直到黄昏,这位老婆婆才挑起卖剩下的蚬子,颤颤巍巍地回家去。 这位老婆婆风里来、雨里去,任日晒风吹、雨淋雪打,天天如此。还有,她的担子常常是满载而去,一天也卖不了几个铜钿。西施将这些看在眼里,见老婆婆这么大年纪,终年辛辛苦苦,却是穿得破破烂烂,吃也吃不饱,十分可怜。 一天,西施来到老婆婆面前,问道:“老妈妈,蚬子生意可好?”老婆婆连忙行礼,回答说:“生意不好,有时一整天毫无一点进账。这日子真不比讨饭好过呀!”西施又问:“这卖不掉的蚬子如何处置啊?”老婆婆说:“卖不掉的蚬子,我夜里要放回梅家荡里去,第二天天不亮再去捞起来,以免发臭。我是上了年纪的人了,再过几年,也做不动了。这日子还不知怎么过呢?”老婆婆说罢,眼泪就好像断了线的珠子滚了下来。西施听了也不觉心酸。两人又谈了一阵子,西施方知老婆婆的丈夫和两个儿子都在吴越两国的战争中战死了,如今孤身一人,无依无靠。西施怜悯之心油然而生,便取了一锭银子送给老婆婆。老婆婆千恩万谢,称道:“大娘子真是菩萨心肠。”西施又拨弄了一阵蚬子,并取出几只蚬子仔仔细细地看了一番,说:“这蚬子壳太厚,肉太薄,当然是无人喜爱。要是壳再薄一些,肉再厚一些,便不愁卖不掉了。”说罢,随手将蚬子在石头上摩擦了几下,便又将其丢进了蚬子篮里。 老婆婆回家以后,照旧将卖不掉的蚬子放回梅家荡中。到下半夜,她再摸黑起身,到荡里去捞蚬子。刚行至荡边,就听得梅家荡中有一片嘈杂的沙沙声。老婆婆不由大吃一惊。她壮了胆子,轻手轻脚摸上前去一看,只见荡中水波翻滚,无数的蚬子在水中上下闹腾,相互摩擦,就好像有人在一个大铁锅里,用铲刀翻来覆去地搅拌一般。老婆婆再轻手轻脚走近前去,轻轻捞起几只蚬子来看看:嗬!蚬子壳磨得发出了青色的亮光,薄得好像一层绢帛。而那只足,因为伸出壳外行走,也突然变得厚实起来! 老婆婆满心欢喜,急忙捞起了蚬子,摇起小船,兴冲冲地向嘉兴南门而去。到了嘉兴城,头一件事,就是称上几斤蚬子,送给那位大娘子西施。老婆婆对西施说:“大娘子吃惯了山珍海味,这蚬子是粗菜,吃不惯的。只因为大娘子说了一句话,蚬子就变得壳薄肉厚了。我老婆子也有指望了!今天特地送点蚬子给你尝尝,这全是托了你的福呀!”西施听了,也是十分高兴,忙笑着说:“我原本就是个农家姑娘,如今也还是平民百姓。老妈妈,这蚬子也是我小时候最喜欢吃的东西呢!” 消息传开,大家都知道梅家荡蚬子一夜之间变了样,便纷纷争相购买。一尝,果然肉嫩汤鲜,味美可口。从此,梅家荡蚬子便出了名。又过了好多日子,人们渐渐得知那位大娘子原来就是隐居嘉兴的西施。人们都说:怪不得有这样的福气,原来是西施娘娘来相助!还有许多贵妇人及闺阁千金等,相互传言,都说西施美貌非凡,那是因为吃了蚬子的缘故。此说就越传越神奇了。 至今,梅家荡的蚬子仍旧是青壳、壳薄、肉厚,名闻四方!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