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吴姓 海宁吴家已传16世的《吴氏宗谱》 N文 陈强 图 吴刚 家谱看似一个家族的历史,实际涉及历史人口经济人类遗传等学科,是研究社会发展的重要史料。家谱作为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正史、方志并列为中国史学的
吴姓 海宁吴家已传16世的《吴氏宗谱》
N文 陈强 图 吴刚
“家谱看似一个家族的历史,实际涉及历史人口经济人类遗传等学科,是研究社会发展的重要史料。家谱作为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正史、方志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三大支柱。”这是2002年海宁硖石《吴氏宗谱》问世时,曾任嘉兴市政协副主席的李怀思先生所作的题词。
“我们吴姓是个以‘谦让’为传统家风的大姓,海宁硖石《吴氏宗谱》是四大吴氏宗谱的一种,相传有400年,已传16世,其中的故事可多着呢!”这本家谱所有者、硖石吴氏的第十二世吴开开翻开家谱,讲起了其中的故事。

吴氏家族的谦让故事
吴姓得自于狩猎部落。吴姓最早图腾为水伯,所以又称“天吴”,传承千年,已出现过吴道子、吴承恩等无数著名人物,但在吴氏家族中,最核心的还是一个“让”字。
“据《史记》记载,中国吴氏的始祖是泰伯。”据吴先生介绍,泰伯是黄帝第十七代正宗嫡传后裔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大儿子,即周文王姬昌的大伯。姬昌幼小的时候有伟人气质,周太王有意将周家天下相传,但按当时的氏族传统,王位只由嫡长承嗣,泰伯看出父意,就和二弟仲雍出奔到今天的江浙一带,文身断发,让文王最终继位,奏响了一曲“三让天下”的赞歌。泰伯和仲雍也由此成为中国吴氏的开氏始祖和传代始祖。“无独有偶,吴泰伯的第十九代世孙吴寿梦的第四个儿子季札也聪慧过人,其父有传位之意,但季札也两度出奔回避,兴起了第二次让王风波,所以‘让’字就成我们吴氏宗族一个特有的精神。”吴开开说。
硖石吴氏名人众多
据介绍,中国吴氏宗谱历经传承共有四脉,海宁硖石吴氏宗谱就是其中的一脉。“我们新编的这本《吴氏宗谱》是依据1931年的那个版本续编而成的,上溯明万历年间,我们的祖先世芳公始迁祖至石门洲钱(今属桐乡),迁来海宁硖石吴家弄的为本族吴氏第一世,下限2001年共400多年时间的16辈人。”吴先生还说,这16代人中还出现了不少的名人呢!
“硖石吴氏在历史上的名人有明代处士吴馨、清代举人吴廉臣和为民除害在百姓中传为佳话的侠客吴高歧……”吴开开说,吴氏还有第十二世吴雪帆的次女吴惠先,在硖石以开诊所行医做掩护开展党的工作,离休前任中国医务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秘书长;就任中国WTO研究会副会长的第十二世吴家煌等。
三年编家谱有苦更有乐
这本海宁硖石《吴氏宗谱》是由海宁市退休老干部吴汉明、吴甫明等人历时3年编纂而成的。此前的海宁吴氏宗谱已有1896年画桥《吴氏宗谱》和1931年的硖石《吴氏宗谱》两个版本。“和以前的版本相比,新版本有了很多创新,比如把以前的竖排改为横排,增加了彩色图片,还增加了人名编码。有了人名编码,就可以很快地从编码里检索到要查找的人物资料!”吴开开说着就从宗谱里的世系编码图里很快找到了他想找的人。
续编《吴氏宗谱》时遇到了不少困难,其中一个就是经费问题。幸好,吴氏第十四世海宁市政协委员吴德善给予了全额经费支持。
酷爱摄影的吴开开也为家族事业贡献了一技之长。“我前后拍了100多张照片,有二三十张入选了。2002年4月宗谱问世后,我哥哥给国家图书馆寄了一本,很快就收到了北京国家图书馆的荣誉证书,还有人认为像这样的家谱是海宁建国以来的第一部。我们印了近500本,远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的后人和本地小辈争相翻看后都很叫好!”吴开开说。
|
------分隔线----------------------------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