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清末学生的修业文凭

2012-07-10 14:02 作者:薛家煜 来源:嘉兴故事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学生读书期间因故转学,由来已久。清末,对学生转学的程序,章法明细。光诸三十四(1908)年十二月,由学堂堂长郑惟章签发的一份浙江嘉兴府秀水县私立通德两等小学堂发给学生郑茝华的修业文凭,给今天的人们展示了那个时代学生转学的前前后后。 文凭保存完好

  学生读书期间因故转学,由来已久。清末,对学生转学的程序,章法明细。光诸三十四(1908)年十二月,由学堂堂长郑惟章签发的一份浙江嘉兴府秀水县私立通德两等小学堂发给学生郑茝华的修业文凭,给今天的人们展示了那个时代学生转学的前前后后。

  文凭保存完好,长37厘米,宽36.5厘米,用优质道令纸印刷,配色堪称精致,乍一看,类同现今的奖状类证书。泛黄的纸面以绿色图案装饰四边,网状浅红色的底面套印白色隶书“修业文凭”四字及竖排楷书黑字文凭的条条款款。其文本和填写内容的毛笔字体太相似,粗看几乎均为印刷。修业者郑茝华为“学堂现届高等第二班第一学年”的学生。“高等”小学,就是今天的小学五、六年级。“考试完毕”,“学生郑茝华本学年总平均分数70.7,列入优等,相应给发修业文凭”。总平均分数70.7就属优等,可见当时学堂的学业标准并不算高。如今学生70.7的考分,充其量只能属中等,作爷娘的非让小囡补习或家教,折腾一番了。

  文凭中设置学生家庭成员的栏目,引人注目。时年十一岁的郑茝华,桐乡县人,其“曾祖:宝锴、元钫,祖:文同,父:之章”,祖孙三代,一一填写明白。封建时代“一荣俱荣”的社会观念,昭然若揭。与“一荣俱荣”孪生的社会现象是“一损俱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成分论”登峰造极,一旦有人出了“问题”,必查其三代历史,株连满门。清代修业文凭上的“三代”,实质就是封建社会“成分论”的写照。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