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郑茝华的父亲郑之章(1867~1955),字折三,号郑乡,别号松南剩叟。嘉兴新塍人。清末秀才,南社社员,著有《折角如意斋诗钞》、《郑乡新溪棹歌》、《蔬果百咏》、《小郑蚕谱》等。浙江省立嘉兴图书馆成立后,郑之章
郑茝华的父亲郑之章(1867~1955),字折三,号郑乡,别号松南剩叟。嘉兴新塍人。清末秀才,南社社员,著有《折角如意斋诗钞》、《郑乡新溪棹歌》、《蔬果百咏》、《小郑蚕谱》等。浙江省立嘉兴图书馆成立后,郑之章捐献了几百种古籍。1950年其受聘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 郑茝华的胞兄郑兰华(1895~1971),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1919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化学系。1926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硕士学位。他在清光绪三十四年前后,由亲戚资助,考入上海华童公学。 郑茝华(1897-?),字支厦。他的修业文凭签发于光诸三十四年(1908),与兄郑兰华是否同期转学上海,查无记载。他从上海政法大学毕业后,当了律师,曾在嘉兴开设“支厦律师事务所”。 学生的修业文凭,是转学必需的手续。郑茝华的修业文凭背面印有清朝《学部通咨学生转学章程》。章程序言称“学部为咨行事照得,学生就学,自以始终毕业一堂为最善。然有因不得已事故而必需转入他学堂者,一概禁止,势所不能”,“由本部订定……学生转学章程,应即通行,京外一律遵照办理。”章程共七款,详述转学程序,其中第四款规定转学者“应将原先肄业之学堂所给修业文凭呈请所转入学堂查验”。为免转学学生随意插班,越级注册,修业文凭举足轻重。文凭与存根联间的篆书“秀水县劝学所之钤记”朱红骑缝章,压盖在编号“柒”的字体上,足见它颁发时主管部门考核和验证权威的严肃性。 当今学生转学也需办理《转学证明》,其过程似同清代学部“转学章程”所述。当然也有特事特办的,比如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学校几乎全部垮塌。成批的中小学生转移到全国各地读书。我们嘉兴也接收了来自四川广元的技校学生,插班到浙江科技工程学校。他们可能就没有进行肄业考试,人手一纸《转学证明》。这是救灾的决策,人性的关怀。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国子监改革为学部,作为国家中央教育管理机关,它承前启后,是现代国务院教学部的延革。光绪三十四年至今正好一百年,嘉兴府秀水县私立通德两等学堂的修业文凭,为了解我国一个世纪前教育管理制度提供了一份值得一读的史料。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